泌尿系结石在我国成年人群体中患病率高达6.06%。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作为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的首选方法,已被广泛应用。然而,临床实践中的ESWL操作流程因缺乏统一标准而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治疗的规范性和同质化难以保证,这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与患者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ESWL在泌尿系结石治疗领域的发展。鉴于此,为提升我国ESWL治疗专业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水平,加快专业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委员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冲击波医学学组,组织了ESWL领域的专家,精心编制了《中国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临床实践指南》。医脉通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该指南全面阐述了 ESWL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规范、技术要点、并发症预防和术后复查评估等多个方面,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指导。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ESWL的适用范围
膀胱结石:长径不超过30 mm;
尿道结石:长径不超过10 mm(LE:2,GR:B);
输尿管支架附壁结石(LE:3,GR:B)。
2、ESWL的禁忌证
妊娠期泌尿系结石患者(LE:4,GR:B);
伴有远端尿路梗阻或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泌尿系结石患者(LE:4,GR:B);
泌尿系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泌尿系结石患者(LE:3,GR:B);
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LE:4,GR:B);
冲击路径中存在肿瘤、
严重骨骼畸形或严重肥胖,影响准确定位的泌尿系结石患者(LE:4,GR:B)。
二、术前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包括但不限于
2、影像学检查
在实施ESWL前,泌尿系超声检查与
三、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术前,应对患者的病史与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综合评估,重点评估出血、感染以及内脏损伤风险。对于高血压患者,应于ESWL术前现场测量血压。随着心脏植入型永久起搏器/心律转复除颤器设备屏蔽和识别技术的进步,此类患者通常能够接受ESWI治疗,但应由心内科医师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肠道准备
肠道准备至关重要。当肠道积气明显时,不仅干扰ESWL的精准定位,更可能提升肠道受损的风险(LE:4,GR:B)。
3、尿路准备
ESWL术前1h常规饮水500ml,有利于碎石与排石(LE:4, GR:B)。
4、预置支架
对于接受ESWL的患者,不推荐常规放置输尿管支架(LE:1,GR:A)。
四、术前用药
1、抗生素预防
在患有感染性结石或术前泌尿系感染的患者群体中,接受ESWL后的患者,患尿源性
泌尿系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如留置有输尿管支架管、导尿管、膀胱造瘘管或肾造瘘管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LE:4, GR:B)。
2、抗血栓治疗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ESWL患者在围手术期出血和血肿形成的风险,必须暂时中止抗血栓治疗(LE:3, GR:B);
在进行肾脏区域的ESWL治疗时,若患者存在未得到纠正的
对于具有中高血栓风险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建议推迟ESWL治疗,或考虑采用其他更为适宜的治疗方案(LE:4, GR:B)。
五、操作与技巧
1、治疗
仰卧位是患者进行ESWL舒适感最好的体位(LE:4, GR:B);
输尿管上段结石, 采用俯卧位施行ESWL,能够提高无石率(LE:3, GR:B)。
2、治疗路径
肾结石采用经腰背部路径ESWL(LE:2, GR:A);
输尿管下段结石可采用经下腹部健侧入路ESWL(LE:4, GR:B);
输尿管下段结石可经坐骨大孔路径ESWL(LE:2, GR:B)。
3、定位与监控技术
X线与超声融合定位是ESWL理想的定位方式(LE:1, GR:A );
治疗过程中应动态观察结石位置是否发生变化(LE:3, GR:B);
实时超声可实现ESWL全过程的监控与成像(LE:4, GR:B)。
4、参数设置
ESWL参数设置包括冲击频率和冲击能量、冲击次数和治疗次数,治疗参数的选择需兼顾安全性与有效性;
冲击频率为 60~90次/min时,ESWL可以取得较好的碎石效果(LE:1, GR:A);
逐级提高ESWL治疗能量的“步进式”增能技术有利于减少肾脏损伤,提高碎石效率(LE:1, GR:A);
“间隙休息法”即 ESWL冲击300次左右,暂停2~3 min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减少肾脏损伤(LE:2, GR:A);
同一部位结石ESWL,治疗期数不超过3次。肾结石单期冲击次数不超过2000次,输尿管结石不超过2500次(LE:3, GR:A)。
5、皮肤耦合
在进行ESWL时,需高度重视皮肤耦合技术以及耦合剂的选择,应确保水囊与人体皮肤紧密贴合。水囊与皮肤的耦合质量对碎石效果有着直接影响。良好的耦合对实现高效的冲击能量传输非常重要 (LE:2, GR:A)。
6、术中镇痛或麻醉
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可以在ESWL期间提供充分的镇痛效果(LE:2, GR:B)。
7、多角度碎石
冲击波源沿球面多方位进行ESWL有利于提高碎石效率(LE:4, GR:B)。
8、辐射暴露管理
使用X线透视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辐射暴露时间(LE:3, GR:A)。
六、术后处理
1、止痛
非甾体抗炎药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能够显著缓解ESWL后患者因碎石排石过程引发的疼痛 (LE:2, GR:A)。
2、留院观察
肾脏或平肾脏下极的输尿管结石患者行ESWL后,需留院观察2h。随后,进行泌尿系超声检查,以排除肾周血肿的风险(LE:4, GR:B)。
3、抗生素应用
ESWL术后一般无需常规应用抗生素。对原有泌尿系感染及有潜在感染因素的患者,术后应继续控制感染(LE:3, GR:B)。潜在感染因素包括畸形肾、糖尿病、放置输尿管支架、保留导尿、有膀胱造瘘管或肾造瘘管以及长期口服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4、复碎间期
肾脏区域结石ESWL的复碎间隔时间为10~14 d为宜(LE:1, GR:A)。输尿管结石的复碎间隔时间至少7d(LE:1, GR:A)。
5、排石疗法
输尿管结石在ESWL后使用α-受体阻滞剂可促进结石排出(LE:2, GR:A);
α-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对额外止痛药的需求(LE:2, GR:B);
广金钱草总黄酮可以有效促进输尿管结石的排出(LE:2, GR:B);
为了进一步加速肾下盏结石的排出,可采取辅助措施,如机械敲击、利尿治疗以及身体倒置(PDI)(LE:3, GR:B);
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技术(EPVL)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促进结石排出的方法(LE:2, GR:B)。
七、并发症
1、
ESWL冲击治疗频率为60~90次/min,可以减少ESWL后血尿发生程度(LE:2, GR:A)。
2、石街
较大结石负荷是ESWL后石街形成的危险因素(LE:2, GR:A)。
3、肾脏损伤
ESWL后,肾脏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或有未控制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严重肥胖(LE:2, GR:A)。
4、术后
术后发热多由ESWL后发生泌尿系感染所致(LE:4, GR:B)。
八、术后复查
腹部平片和超声足以评估ESWL后的无石率(LE:2, GR:A);
泌尿系CT平扫可提供关于结石清除状态的最准确信息(LE:2, GR:B);
评估ESWL的无石率的时间点应为术后1月(LE:3, GR:B);
对排出的结石进行成分分析,为筛查结石病因提供依据 (LE:3, GR:B)。
九、预防
泌尿系结石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在行ESWL后,残石再生或结石的复发往往由特定的致病因素所触发。面对这一挑战,迫切需要借鉴慢性病管理的理念与规范,构建一套完善的ESWL术后长期随访体系,以推动泌尿系结石的系统化治疗和预防工作。病因诊断在结石预防策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所有泌尿系结石的患者,维持适宜的液体摄入量至关重要,同时严格限制钠的摄入,并养成均衡合理的膳食习惯。特别是对于尿酸结石、
参考文献:
1.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等.中国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临床实践指南.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25;(2):1-8.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