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便秘的常用治疗手段有哪些?特殊人群如何治疗?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生活方式调整及心理干预
•饮食调整:包括增加水与膳食纤维摄入。每天增加膳食纤维总量(18~30g)以及增加饮水量(1.5~2.0L)能够增加排粪次数、改善便秘症状、降低患者对泻药的依赖。
•规律运动:规律的体育运动可缩短肠道传输时间、利于通便,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车等对改善便秘有效。
•排便习惯:晨起的起立反射可促进结肠运动,有助于产生便意;进餐后胃窦扩张、食物进入十二指肠诱发的胃结肠反射和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均可促进结肠的集团蠕动,产生排便反射,有利于成功排便,因此建议便秘患者在晨起和餐后2h内尝试排便。推荐便秘患者采取蹲位排便姿势。
•心理干预:在排除器质性便秘后,可对病人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消除病人疑虑,使其树立治疗信心,增强病人治疗依从性。
二、西药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泻剂(容积性泻剂、渗透性泻剂、刺激性泻剂和润滑性泻剂)、促分泌剂、促动力剂和益生菌制剂(表1)。
表1 便秘常用药物
三、中药治疗
便秘的治疗强调标本同治。治标,以缓解症状,保持大便通畅;治本,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恢复正常排便功能。治疗以通下为原则,但应避免单纯应用泻下药,注意辨证论治(表2)。
表2 中药辨证论治
四、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直肠测压和肌电设备使病人直观地感知其排便时盆底肌的功能状态,通过学习纠正重建直肠肛管反射,改善排便时肌群的协调运动,增加排便次数,对部分直肠、肛门盆底肌功能紊乱的便秘有效。
五、经皮穴位电刺(TEA)
TEA是一种无创神经调控方法,通过皮肤表面的电极定位于外周神经周围的针灸穴位上,应用小型可穿戴刺激器刺激周围神经,调控自主神经功能,从而改善胃肠道动力。TEA无创、经济、操作简便、依从性高,患者每天可在家接受治疗。
六、骶神经刺激(SNS)
目前SNS的作用机制尚未阐述清楚。在人体和
七、手术治疗
对药物治疗无效和经便秘相关特殊检查提示有明显异常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或有明显解剖异常的排便功能障碍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特殊人群治疗注意事项
1.老年人
老年便秘患者首先应判断是否有粪便嵌塞,使用灌肠剂和(或)栓剂清除嵌塞粪便,然后应用药物预防复发。
治疗药物包括容积性泻剂、渗透性泻剂、促动力剂和促分泌剂。
2.儿童
儿童便秘多数为功能性便秘,有报警征象(包括便血、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家庭教育、合理饮食和排便习惯训练。
•药物治疗:存在粪便嵌塞的儿童应采用灌肠剂、栓剂、
3.孕妇
4.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
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OIC)的预防非常重要,预防措施应与阿片类药物治疗同时开始。对于必须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评估使用最少剂量,同时考虑改变给药途径或药物种类,有助于减轻便秘症状。
对于常规泻剂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尝试新型的OIC治疗药物,包括促分泌剂、促动力剂、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