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
免疫时代下肝癌转化治疗的创新突破与中国贡献
转化治疗作为近年来肝癌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学者在该领域贡献卓著。史颖弘教授介绍,转化治疗的核心理念源于外科手术在肝癌治疗中的明确生存获益——临床中约70%的肝癌患者初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如何提高这部分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成为改善肝癌整体疗效的关键,转化治疗由此应运而生。
回顾肝癌治疗发展史,早期临床工作者主要依赖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等局部治疗手段或化疗尝试实现肿瘤降期,但受限于治疗机制的局限性,转化成功率始终难以突破。随着免疫治疗时代的来临,这一局面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重新激活患者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与靶向药物、局部治疗等手段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使肝癌转化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显著提升了肝癌转化治疗的成功率。如今,转化治疗策略已从单一的免疫治疗模式,逐步发展为包含"免疫+靶向"、"免疫+局部治疗"等多种联合方案的多元化治疗体系。值得关注的是,今年APPLE大会上公布了多项临床研究数据,其中,史颖弘教授口头报道了“Conversion therapy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o liver resection or transplantation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ystemic and loco-reginal treatments”研究内容,这些最新成果进一步验证了这种联合治疗模式的显著疗效和广阔前景,为肝癌转化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学者在肝癌转化治疗方案的创新探索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例如,以我国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如
解码HER2,肝胆肿瘤靶向治疗的精准化进阶
在肝癌转化治疗领域不断突破的同时,针对肝胆肿瘤的精准靶向治疗也在HER2靶点相关研究中开辟出新的路径。史颖弘教授强调,作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靶点,HER2既往在
在此背景下,泽尼达妥单抗的获批标志着HER2阳性BTC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为这一难治性肿瘤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作为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BTC的基因组学研究已揭示包括HER2在内的多种关键驱动突变。当前临床实践中,通过标准化的HER2检测筛选潜在获益人群,并应用泽尼达妥单抗等精准靶向药物进行治疗,正逐步成为改善BTC患者预后的重要策略。
值得关注的是,泽尼达妥单抗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HER2阳性BTC一线治疗的靶向药物,其卓越疗效得到了严谨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持。一项纳入了32个研究中心数据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BTC患者,采用泽尼达妥单抗治疗的中位OS可达15.5个月,特别是HER2高表达(IHC 3+)患者的中位OS达18.1个月,较传统化疗可带来三倍生存获益。这一成果为当前不可切除BTC的治疗提供了全新且高效的治疗选择,也为HER2靶向治疗在肝胆肿瘤领域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史颖弘教授与肝胆肿瘤专家合影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