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O 2025前沿速递|甜味剂与青春期:探究遗传和饮食对中枢性性早熟的影响
2025-07-17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枢性性早熟(CPP)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功能提前启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增加,导致性腺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短期会对儿童的体格生长及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远期则可能会危害成年期生殖健康,是乳腺癌及代谢性疾病等的高危因素。目前,全球多国均呈现青春发育启动年龄提前,CPP发病率逐年提高的趋势[1]


既往的研究表明,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通过甜味受体和活性氧(ROS)的产生促进GnRH的表达,而甘草甜素可改变肠道菌群,减少与青春期相关的基因(Kiss1和GPR54)的表达,从而减缓CPP的进展。阿斯巴甜通过调节KISS1/GPR54系统、增加RFRP-3并减少短链脂肪酸(SCFAs)来延迟青春期。因此,了解遗传和饮食因素(尤其是甜味剂)对于减轻CPP对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2]。ENDO2025大会上公布了一项探究甜味剂摄入、遗传易感性与CPP风险的关系的研究[2],为CPP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甜味剂与青春期:探究遗传和饮食对CPP的影响


研究方法


分析来自台湾青春期纵向研究的1407名儿童组成的人群队列。

· 通过问卷调查和尿液生物标志物评估甜味剂摄入量。

· 利用从19个与CPP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得出的多基因风险评分(PRS)来量化遗传易感性。

· CPP的诊断通过临床、激素和影像学标准确认。

· 使用经人口统计学和生活方式协变量调整的回归模型,评估甜味剂摄入、PRS与CPP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


481名参与者被诊断为CPP。

· 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甘草甜素和添加糖与CPP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尤其是在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中。研究观察到剂量依赖性关系,即这些甜味剂的摄入量越高,CPP风险越大。

· 注意性别特异性影响:三氯蔗糖与男孩CPP的关联更强,而甘草甜素、三氯蔗糖和添加糖对女孩的影响尤为显著。

· 遗传易感性与甜味剂摄入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甜味剂摄入和遗传易感性与CPP风险独立相关。整合遗传和饮食评估可为高风险儿童制定预防策略提供指导,从而减轻青春期提前带来的长期健康影响。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