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讨淋巴细胞/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深耕医学领域,打造国际一流中文精品期刊
别明江副社长: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创刊于1959年4月,是老牌中文期刊。在全国众多大学学报中,本刊是仅有的6家被Medline收录的期刊之一,同时也是北大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2024年,期刊发展再上新台阶,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中文领军期刊。期刊有着清晰的远景目标,即建设国际一流的中文精品期刊,并致力于成为创新研究成果的策源地、中国方案的推介窗口、优秀人才的孵育平台以及国际交流的学术桥梁。
在稿件收录方面,期刊重点关注医学与多学科交叉相关的研究,尤其是论著、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类稿件。此外,期刊还开设了多个以约稿为主的栏目,包括指南与共识、综述、专家访谈、医学教育等。其中,医学教育栏目主要聚焦本科、研究生、毕业后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等内容。值得一提的是,期刊每期都会设置专题稿件,主要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及国家重大战略方向的主题出版。
《Blood Science》:汇聚全球智慧,彰显中国力量
王晓琛主任:
《血液科学(英文)》(Blood Science)由中华医学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
与世界各大血液学会会刊一致,《Blood Science》以推动血液学学术传播与发展为宗旨,创刊短短数年,便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不仅逐步获得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领域的权威学者也纷纷予以认可,并在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成果。在内容建设方面,期刊已多次组织特色专刊,并计划于今年或明年初发布ABC专刊(源于2017年血液学研究所发起的血液细胞图谱计划)。这一专刊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且此类文章在其他期刊中较为罕见,值得关注。
为中国学者提供更多国际发声机会是期刊创办的重要目标之一。今年,期刊将发布两项中国专家的共识与指南。既往中国的共识与指南多发表于中文期刊,不利于其他语言的学者了解相关内容。《Blood Science》作为中国血液学领域的英文期刊,恰好为这些成果提供了国际化的展示平台,通过评述、社论、共识性文章等多元形式,系统性呈现中国血液学的研究进展与实践经验,为全球学界深入理解中国血液学的快速发展打开了全新视角。
《中华血液学杂志》:聚焦血液领域新人,明确办刊定位与收稿方向
刘爽编辑:
《中华血液学杂志》有着清晰且坚定的办刊定位,即致力于为血液学领域刚入行的从业者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基于这一定位,期刊对来稿形成了两大核心评判标准:其一,高度重视研究的创新性,期待看到具有新颖研究思路和创新亮点的成果,即便其在科学性的完善度上存在一定局限。其二,对于临床基础研究领域的专家而言,若其研究在创新性上稍显不足,期刊会着重考察研究的规范性,要求结果展示与方法学阐述清晰详实。
在稿件主题、方向及特质上,期刊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既欢迎学科前沿的热点探索,也接纳冷门领域的研究成果。需强调的是,稿件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学术启发性,能为同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或实践思路。此外,期刊尤其关注基层医院的研究成果。尽管部分基层医院研究在总生存期(OS)及疗效方面与头部医院存在差距,但这些诊疗差距产生的原因、背后的暴露因素等,均为期刊重点关注的内容。同时,期刊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及诊疗水平有待提升区域在疾病诊疗方面的实践,尤其是在国内众多规范化指南的引领下,这些地区如何理解疾病诊疗、如何找到提升诊疗水平的途径以及发现领域存在的问题等相关稿件,均在期刊的收稿范围内。
华西第二医院编辑部:深耕学术沃土,铸就期刊华章
孙激主任:
编辑工作的核心要义可凝练为“为学术诚信把关,为创新知识服务”。华西第二医院编辑部负责医院主办的《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3本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这3本期刊均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且隶属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依托中华医学会的平台支持,以及高校和医院的人才与学术资源优势,为期刊的学术质量筑牢了坚实保障。
在学术影响力的建设中,3本期刊成果斐然。其中7篇刊载论文荣获中国科协与中华医学会的“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奖;编辑部也多次荣获中华医学会及相关部门的奖项,还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此外,在多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上,团队论文荣获一等奖,团队成员还受邀进行大会发言。同时,编辑团队积极参与中华医学会下基层活动,为基层医生授课,主持多项省级研究课题,充分彰显了深厚的研究实力。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在副总编辑牛挺教授的引领下,深耕血液学及输血医学领域的国内外前沿进展,聚焦临床与基础研究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历经十载积淀,迎来了第10届《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淋系肿瘤诊治前沿论坛的顺利召开,以独特的学术视角,谱写《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办刊历史非凡十年浓墨重彩的壮美诗篇。
此次期刊分论坛的成功举办,是贯彻落实“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为推进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与学术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共筑人才强链、促进期刊资源整合与数字出版及新媒体生态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秉持“专业办刊、专家办刊”的理念,期刊始终致力于提升学术影响力。在编辑部成员与编委专家的协同努力下,期刊每年策划组稿重点号,发表本领域具有影响力的论文。展望未来,华西第二医院编辑部将在杂志编委会的带领下,始终与作者同行、与读者同在,充分彰显编辑出版实力与研究能力,脚踏实地办好旗下3本期刊,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贡献力量。
别明江 副社长
教授
现任四川大学期刊社副社长兼学报(医学版)常务副主编
管理《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校及出版,负责四川大学校内医学期刊平台建设、期刊发展和意识形态领域审查等方面工作
主要研究微生态的免疫学基础研究与医学转化,高原环境宿主微生物溯源监控与生物安全评估等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工作
现致力于新时代期刊社建设探索和期刊学术诚信智能化研究
王晓琛 主任
《血液科学(英文)》(Blood Science)编辑部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
南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士,美国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细胞、分子与发育生物学博士
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及院校级国际合作项目,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
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学会副秘书长
血液学期刊联盟副理事长
天津市期刊工作者协会理事
天津市科学技术期刊学会理事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共同作者在Blood、J HematolOncol.、Dev Dyn.、Genetics等SCI及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刘爽 编辑
副编审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中华血液学杂志》编辑
天津市期刊协会医药卫生期刊专委会副秘书长
血液学期刊联盟秘书长
血液与再生医学学会期刊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天津市科技期刊学会青年委员
科学文字社首届编委
中华医学会科研设计与统计学方法审读专家
中信所图片与数据学术不端评审专家
医学统计学硕士,主要从事医学期刊统计学方法与报告规范的审稿工作;在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与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积累一定经验。中国科协大语言模型对科技期刊的影响及决策项目成员
孙激 主任
教授/编审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编辑部主任。从事医学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近20年。原华西医科毕业,留校任教
负责医院主办的《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与《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三本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国内外编辑出版相关核心期刊(CSSCI)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1篇被《新华文摘》收录(独著),1篇被A&HCI收录(第一作者)。主持编辑出版研究项目2项,参与3项
兼任全国卫生产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血液学期刊联盟理事等职务
个人多次荣获中华医学会“优秀编辑部主任”,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编辑部主任”,四川大学先进个人、十佳期刊编辑等荣誉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