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GLP-1 RA有望治疗“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全球约有14.7%的人口受其困扰。尽管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手段,但仍有部分患者对预防性药物反应不佳,面临治疗困局。近年来研究发现,颅内压(ICP)的升高可能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有关,而慢性偏头痛与无乳头
2025年6月17日,一项发表在美国头痛学会(AHS)官方期刊Headache: The Journal of Head and Face Pain上的研究显示:原本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
利拉鲁肽是一种
破解偏头痛难题,GLP-1RA带来新希望
基于上述理论背景,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利拉鲁肽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干预性、开放标签的试点队列研究,旨在评估利拉鲁肽作为肥胖伴难治性偏头痛患者的附加治疗手段的有效性。
研究共纳入31名患者,这些患者均患有高频率或慢性偏头痛,
01偏头痛发作频率大幅下降,降低颅内压或为关键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每月头痛天数从治疗前的平均19.8天显著减少至治疗后的10.7天,平均减少了9.1天(95%CI 5.41-12.84,p<0.001)。
此外,偏头痛残疾评估(MIDAS)评分也从基线的平均60.4分显著降低至28.6分,平均降低了31.8分(95%CI 23.72-39.82,p<0.001)。
图1 利拉鲁肽组受试者每月发生偏头痛的天数大幅下降
然而,患者的BMI仅略有下降,从平均34.0 kg/m²降至33.9 kg/m²,这一变化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0)。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头痛频率的降低与BMI的减少之间并无显著关联,提示利拉鲁肽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可能独立于其减重作用。
该研究首次提供了初步的临床证据,支持利拉鲁肽作为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手段的有效性。而深入分析发现,利拉鲁肽可能通过降低颅内压来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这一发现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可能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靶点。尽管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利拉鲁肽的具体作用机制,但该研究无疑为偏头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02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尽管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研究者也指出了其局限性。
首先,该研究未测量颅内压、空腹血糖水平或
其次,由于缺乏随机化和对照组,无法明确建立利拉鲁肽与头痛频率改善之间的因果关系。
此外,单中心设计可能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普适性,且12周的随访期可能不足以确定利拉鲁肽对偏头痛频率的长期影响。
未来的研究需要在更大规模的人群中开展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GLP-1RA在偏头痛预防中的有效性,并探索其长期耐受性和疗效。
本文小结
这项研究为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利拉鲁肽作为一种潜在的偏头痛治疗药物,其独立于减重作用的疗效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对偏头痛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问世,为偏头痛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Braca, S., Russo, C. V., Stornaiuolo, A., Cretella, G., Miele, A., Giannini, C., & De Simone, R. (2025). Effectiveness and tolerability of liraglutide as add-o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obesity and high-frequency or chronic migraine: A prospective pilot study. Headache: The Journal of Head and Face Pain, 00, 1–8. https://doi.org/10.1111/head.1499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