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A&ICML:国际会议、中国声音!
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成立于1992年,是致力于促进血液学临床实践、研究和教育的非营利性组织,2025年第30届EHA大会于6月12日~6月15日在意大利米兰盛大召开。Lugano国际
减放疗:前瞻研究探索
奥布替尼联合超低剂量放疗治疗眼附属器结外边缘区淋巴瘤有效且安全(EHA POSTER PS1901)
研究设计:本研究是一项单臂单中心临床研究:
研究结果:共纳入21例眼附属器结外边缘区淋巴瘤(OA-EMZL)患者,3例患者双眼受累,其余18例单眼受累。16例患者病变位于眼眶,2例位于眼眶和结膜,3例位于眼眶和泪腺。目前,17例患者已完成治疗,其余4例仍在治疗中。在所有完成治疗的患者中,16例达到CR,1例达到PR。此外,仍在治疗的患者病变较治疗前均有缩小。奥布替尼治疗期间,1例患者出现轻度白细胞减少,3例出现轻度血小板减少。
超低剂量放疗联合奥布替尼治疗OA-EMZL达到了显著治疗效果,且未报告标准剂量放疗常见的毒性反应,为局限性OA-EMZL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去化疗:前瞻研究探索
奥布替尼联合
研究设计: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单臂Ⅱ期试验(NCT06454968):
研究结果
基线:截至2025年2月,研究纳入10例未经治疗的MZL患者,其中5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5例为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5岁,其中男性7例(70.0%)。所有患者均为Ann Arbor IV期,60%患者MZL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中高危。50%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增多,50%存在巨脾。
疗效:中位治疗周期为5.5,9例患者完成疗效评估。总体缓解率(ORR)为88.9%,其中7例达到CR(CRR=77.8%)。亚组分析显示,5例MALT淋巴瘤患者的ORR和CRR分别为80.0%和60.0%;而4例SMZL患者均实现CR(CRR=100%;表1)。8例患者具有免疫T细胞分析结果,治疗后,CD3+和CD8+杀伤T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中位值:37.6%[治疗后] vs 24.8%[治疗前];p=0.023)。
安全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s)发生率为60%(6/10),最常见为血小板减少(40%)和输液反应(40%)。仅1例患者(10%)出现3级血小板减少,未观察到非预期毒性或致死性不良事件。
研究意义:本研究探索了BTK抑制剂联合抗CD20单抗及免疫调节剂的三联方案在初治MZL中的应用,初步证实其高缓解率和可控毒性。
去化疗:回顾研究分析
MRD指导的奥布替尼联合
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一项回顾性分析纳入13例初治MZL患者,接受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OR)诱导治疗,应答患者继续奥布替尼单药维持直至PD或SD或连续两次MRD阴性同时达CR,最长24个周期。中位治疗时间为6.7个月,在10例可评估患者中,ORR为90%,CRR为40%,DCR为100%。6例(46.2%)患者发生任何级别不良事件(AE),包括3例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2例
奥布替尼联合抗CD20单抗一线治疗边缘区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ICML abstract 597)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且有治疗指征的30例MZL患者(23例MALT,4例NMZL,3例SMZL),所有患者接受奥布替尼联合抗CD20单抗治疗。14例接受奥妥珠单抗(OG组),16例接受利妥昔单抗(OR组)。中位随访458天(60-982天),最佳ORR为100%,CRR 53.3%。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OR组与OG组的ORR和CRR无显著差异,两组中位PFS均未达到。本回顾性研究表明,奥布替尼联合抗CD20单抗作为MZL一线治疗高效且耐受性良好。
MZL病程缓慢且患者生存期相对较长,因此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提高安全性尤为重要。局限期MZL放疗治疗手段在实现疗效的同时伴随较高毒性风险,进展期初治MZL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免疫化疗虽可为患者带来明显的缓解,但其临床应用亦伴随着较高的TEAEs的发生风险,因此无化疗方案愈发得到关注。奥布替尼作为国内唯一获批MZL适应症的BTKi,随着数据不断积累,有望为初治MZL提供更多减毒治疗新策略。
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数据正在不断向世界展现着我国的临床研究成果,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好的药物、更优的治疗永远是临床专家的最高追求!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