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EHA】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和泽布替尼无化疗方案序贯免疫化疗治疗初诊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一项研究者发起的单臂II期试验
2025-06-15

第30届欧洲血液学会(EHA 2025)年会目前正在意大利米兰如火如荼地进行中(6月12日-15日)。作为欧洲血液领域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本届年会吸引了全球众多学者的目光,众多国际前沿且备受瞩目的血液领域科研成果和临床数据在此精彩亮相。在本次会议中来自浙江省肿瘤医院杨海燕教授团队开展的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泽布替尼(ZR2)无化疗方案序贯免疫化疗治疗初诊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探索性数据成功入选会议壁报展示。为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结果,本文特邀杨海燕教授对该研究进行深度解读。


研究设计


1750832271441193.jpg

图1 研究设计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II期研究(NCT05992597)。符合条件的初治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18-75岁)需有可测量的病变和足够的器官功能,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活动性感染或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方案包括3周期的ZR2,随后3周期R-DHAP(21天为1周期)。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的应答者接受ASCT巩固治疗,所有患者在诱导±巩固治疗后继续接受泽布替尼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时间不超过2年。主要终点是诱导治疗结束时的客观缓解率(ORR)。强制性预防措施包括血栓预防和卡氏肺孢子虫预防措施。


研究结果


2023年8月至2024年10月,共纳入15例患者(中位年龄:59岁;男性:86.6%)。除1例为Ⅱ期外,所有患者均为Ⅳ期疾病且伴有骨髓受累(93.3%)。8例患者经组织学证实存在胃肠道淋巴瘤受累。根据MIPI标准,5例患者被归为中高危。基因异常包括TP53突变(n=2)和17p缺失(n=1)。


表1 患者基线

 1750832327387574.jpg


在接受3个周期的ZR2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为93.3%(完全缓解率[CRR]:73.3%,包括2例TP53突变和2例母细胞/多形性变异)。14例患者完成了诱导治疗(ORR:93.3%;CRR:86.7%)。7例患者接受了ASCT作为巩固治疗,其中5例接受了泽布替尼维持治疗。所有6例未接受ASCT的患者均开始了泽布替尼维持治疗。1例高危患者在诱导失败后不久死亡;其余患者均无进展。

 

1750832389706218.jpg

图2 治疗反应


截至2025年2月20日(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95% CI 8.8-13.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1年PFS率和OS率均为93.3%。

 

1750832425653399.jpg

图3 PFS


在ZR2治疗期间,不良事件主要为1-2级,皮疹是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总发生率为33.3%,其中20%为3级)。3级肺炎的发生率为6.7%。在接受泽布替尼维持治疗的患者中(n=11),36.4%(4/11)出现了3级肺炎,其中3例发生在接受ASCT的患者中。


两例患者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1例为ASCT后因复发性血细胞减少症,另1例因无法耐受的胃肠道毒性。其余患者继续治疗,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


研究结论


ZR2方案后序贯R-DHAP方案(无论是否联合ASCT巩固治疗)以及后续的泽布替尼维持治疗,在初治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中展现了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管理的毒性。该方案显著减少了化疗周期数以及相关的毒性。这些结果强调了这种治疗方案在改善MCL患者预后方面的潜力。然而,不应忽视与泽布替尼维持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尤其是在接受过ASCT的患者中。


专家点评


杨海燕教授: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预后较差的相对罕见B细胞恶性肿瘤,主要累及老年患者,目前尚缺乏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尝试采用"ZR2无化疗诱导→R-DHAP免疫化疗±ASCT→泽布替尼维持"的序贯方案,旨在减少化疗暴露的同时提升生存获益。研究将靶向治疗与限周期化疗相结合,通过泽布替尼、来那度胺和利妥昔单抗(ZR2)的无化疗诱导阶段显著降低治疗毒性,仅需3个周期的R-DHAP化疗即可达到深度缓解,ORR高达93.3%,其中CRR达86.7%,1年PFS率与OS率均保持在93.3%的优异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4例具有高危因素患者(2例TP53突变和2例母细胞/多形性变异)在结束诱导治疗时均获得了完全缓解,显示该方案对TP53突变等传统难治亚型同样有效。


这项研究取得了初步令人鼓舞的结果,且显著减少了化疗周期数以及相关的毒性,为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提供了更低毒、安全的治疗选择。未来,我们会按照研究计划入组更多的患者,延长随访时间,以期更全面的评估这一治疗方案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1750832593754102.png

杨海燕  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 淋巴瘤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导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血液肿瘤协会委员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浙江血液分会副主委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中国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全程管理学组专家

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淋巴瘤/骨髓瘤自体移植与细胞治疗协作组副组长

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MDT专委会淋巴瘤学组组长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重症专委会常委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分会委员


参考文献
1.2025 EHA PS1893
2.Song Y, Zhou K, Zou D, et 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antle-Cell Lymphoma with Zanubrutinib, a Selective Inhibitor of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Clin Cancer Res. 2020;26(16):4216-4224.
3.Wang M, Fayad L, Wagner-Bartak N, et al. Lenalidomide in combination with rituximab for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antle-cell lymphoma: a phase 1/2 clinical trial. Lancet Oncol. 2012;13(7):716-723.
4.Jerkeman M, Eskelund CW, Hutchings M, et al. Ibrutinib, lenalidomide, and rituximab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PHILEMON):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single-arm, phase 2 trial. Lancet Haematol. 2018;5(3):e109-e11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