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HER2靶向ADC药物的肺毒性管理:机制、发生率与临床管理策略
2025-06-16 来源:医脉通乳腺肿瘤
关键词: ADC药物 肺毒性

【编者按】


德曲妥珠单抗(T-DXd)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多种肿瘤。虽然与T-DXd相关的大多数不良事件(AE)是可控的,但间质性肺病(ILD)/肺炎仍需要临床特别关注。近日,湖南省肿瘤医院科研团队在《Drug Design,Development and Therapy》期刊上发表了相关综述,整合现有证据,系统解析T-DXd在治疗实体瘤中所致ILD/肺炎的发病率、机制及管理策略1,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WPS图片(1).png

 

研究方法和目的


本研究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24年9月13日之前的英文文献进行系统检索,检索词包括“T-DXd”、“HER2-positive”、“ILD/pneumonitis”等,并通过布尔运算符(AND/OR)组合筛选。排除非英文文献、病例报告、综述及无原始数据的研究后,最终纳入18项临床研究,涉及3380例各种晚期实体恶性肿瘤患者(多数患者接受 5.4 mg/kg 或 6.4 mg/kg 每 3 周一次静脉注射T-DXd治疗),提取 T-DXd 所致 ILD/肺炎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分级,以及发病时间、治疗管理措施、预后转归等数据。


本综述聚焦于T-DXd在实体瘤中引发的ILD/肺炎,探讨其病因、病理生理学及潜在发病机制,并回顾诊断、监测及管理建议。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同时强调全面了解ILD/肺炎并进行多学科管理对安全使用T-DXd的必要性。

 

研究结果


(一)ILD/肺炎发生率特征:不同瘤种的发生率存在差异


研究数据显示,在18项研究、3380例晚期实体瘤患者中,T-DXd所致ILD/肺炎总体发生率为12.40%,且多数事件为低级别。在不同类型肿瘤中ILD/肺炎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如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ILD/肺炎发生率最高达26%(DESTINY-Lung01研究),其中既往接受肺切除的患者ILD/肺炎发生风险进一步升至40%,这可能与肺部原发肿瘤导致的基线组织损伤或药物在肺组织的富集有关;在乳腺癌患者中,ILD/肺炎发生率为9.1%~16.7%,其中HER2低表达人群中ILD/肺炎发生率为12.1%(DESTINY-Breast04研究);在胃癌患者中,其发生率约为 10%(DESTINY-Gastric01/02 研究)。

 

(二)T-DXd所致ILD/肺炎的发生机制

 

 WPS图片(2).png

图1 T-DXd所致ILD/肺炎的可能机制


T-DXd所致ILD/肺炎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现有研究提出了以下四类可能机制:


1) T-DXd的靶向依赖性摄取

2) 健康细胞中T-DXd的靶向非依赖性摄取

3) 肿瘤细胞释放的游离有效载荷(DXd)导致的旁观者效应

4) 血液循环中T-DXd解离产生的游离有效载荷(DXd)

 

近期研究发现T-DXd所致ILD/肺炎的可能机制:


1) 肺部巨噬细胞非靶向摄取:由于肺部血流量丰富且药物停留时间长,ADC药物和游离有效载荷易在肺部被摄取,从而诱发ILD。人肺部的HER2蛋白表达主要局限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而在肺泡上皮中几乎无表达。近期研究表明,免疫细胞对T-DXd的非靶向摄取是ILD/肺炎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动物实验显示,猴子肺损伤主要发生在HER2阴性的肺泡上皮,而非HER2阳性的支气管上皮,这证实T-DXd的毒性与肺上皮细胞对HER2的摄取无关。此外,血液循环中的游离DXd似乎并不能解释观察到的与T-DXd相关的肺毒性。


2) 旁观者效应及药物直接细胞毒性:T-DXd诱发肺毒性的主要非靶向机制涉及肺部巨噬细胞的摄取。组织蛋白酶B在人肺泡巨噬细胞中持续表达,可催化T-DXd中连接子裂解。这一过程与动物模型中T-DXd诱发的肺毒性有关。此前的动物研究表明,T-DXd通过直接细胞毒性而非免疫介导作用诱发肺损伤。


3) T-DXd的高药物抗体比(DAR):由于T-DXd的DAR较高(DAR≈8),以及DXd的高渗透性,使其即使在HER2低表达组织中也能释放足够的DXd,从而诱发肺损伤。


未来还需通过与其他ADC进行对比研究,以更好地了解T-DXd的安全性特征。


(三)T-DXd所致ILD/肺炎的风险因素 


1)风险因素


鉴于ILD/肺炎的严重性,在开始T-DXd治疗前评估其潜在风险因素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DS8201-A-J101和DESTINY-Breast01研究(共542例患者)分析显示ILD/肺炎的风险因素包括:


①瘤种差异:非乳腺癌患者ILD/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乳腺癌患者(11.4% vs. 18.1%);

②种族差异:日本患者风险高于非日本人(24.4% vs. 11%),但种族与国家并非高级别ILD/肺炎的风险因素。

③其他因素:包括高剂量、高龄、肾功能不全、吸烟史、肺部合并症及血氧饱和度降低。例如高剂量(6.4 mg/kg)显著增加ILD/肺炎的发生风险,在DESTINY-Lung02试验中,6.4 mg/kg组ILD/肺炎发生率为14%,而5.4 mg/kg组仅5.9%;提示降低剂量可能是潜在的风险调控策略。


未来还需探索遗传易感性和ILD预测生物标志物,并通过前瞻性研究验证高风险人群筛查及T-DXd剂量优化策略。


2)T-DXd暴露与ILD/肺炎的相关性


阐明T-DXd暴露与ILD/肺炎的关联是优化T-DXd临床应用的关键。基于亚洲主导的T-DXd临床试验数据(胃癌、乳腺癌等实体瘤患者),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分析发现:


①药物暴露量:单因素Cox回归显示,T-DXd稳态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与任何级别ILD/肺炎发生率显著相关。

②峰浓度与严重事件:T-DXd稳态血药峰浓度与≥3级ILD/肺炎存在统计学显著关联。

③剂量依赖性:多项研究显示,低剂量(5.4 mg/kg)可降低ILD/肺炎的发生风险。例如在一项涉及1193例各种晚期实体恶性肿瘤患者的研究中,每3周接受6.4 mg/kg T-DXd治疗的患者中,ILD/肺炎发生率为12.6%;而每3周接受5.4 mg/kg T-DXd治疗的患者,其发生率为12.2%。

 

(四)T-DXd所致ILD/肺炎的管理和监测


在T-DXd治疗期间,有效管理和监测ILD/肺炎对于降低致命后果的风险至关重要。


预防:在开始T-DXd治疗前,建议采取多项预防措施:


1) 全面评估个体风险因素。


2) 对呼吸功能进行基线评估,包括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和胸部影像学检查。


3) 向患者宣传ILD/肺炎的风险及其临床表现。应告知患者ILD/肺炎的体征和症状,以便早期识别和治疗。


4) 除监测症状外,治疗期间应每9~12周进行一次CT扫描。


管理:若怀疑或确诊为ILD/肺炎,应根据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分级进行针对性治疗:


1) 中断治疗:一旦出现ILD/肺炎,无论分级如何,应立即中断T-DXd治疗。


2) 停药:对于发生≥2级及以上ILD/肺炎的患者,建议永久停用T-DXd。


3) 糖皮质激素

①对于2级ILD/肺炎,建议立即开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

②对于1级ILD/肺炎,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有助于防止病情进展为更高级别的ILD/肺炎。

③对于3级ILD/肺炎(重症病例),建议住院并立即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监测:应密切监测临床症状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必要时给予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直至病情改善,随后可在≥4周内逐渐减少激素使用。


影像学检查:ILD/肺炎患者,应频繁进行CT扫描(每1~2周一次或根据临床指征)。


再次用药:对于发生过1级ILD/肺炎、并且已缓解的患者,可考虑再次使用T-DXd,特别是能从T-DXd治疗中显著获益的患者。


小结


T-DXd 在治疗包括乳腺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方面已显示出显著疗效。T-DXd所致ILD/肺炎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仍需重视其规范管理。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暴露于药物,因此对ILD/肺炎进行监测和管理至关重要。临床医生应优先对接受 T-DXd 治疗的患者进行ILD/肺炎的早期检测和管理,研究人员应探索剂量优化策略。本研究综合了不同肿瘤类型的数据,针对 T-DXd 所致ILD/肺炎提出了临床管理和预防建议,这对于 T-DXd 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综述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本综述纳入的一些试验为开放标签试验,即参与者和研究人员知晓治疗分配情况。这可能会在ILD/肺炎的报告中引入偏倚。其次,在一些试验中,是研究人员而非独立委员会报告ILD/肺炎的发生情况,这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第三,由于针对某些肿瘤的T-DXd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中,所报告的ILD/肺炎病例属于中期结果。应追踪结果以全面了解情况。最后,某些病例缺乏既往治疗史的可用信息,这使得难以评估序贯治疗是否可能增加了患者发生ILD/肺炎的风险。

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T-DXd所致ILD/肺炎的危险因素、生物标志物并阐明潜在机制,通过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探索,最大限度降低T-DXd所致ILD/肺炎的发生风险,推动T-DXd在临床实践中的安全精准应用。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编号:CN-161067

过期日期:2026-06-09

参考文献
1.1.Liao D,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Mechanisms, Incidence, and Management of Trastuzumab Deruxtecan Induced ILD/Pneumonitis in Solid Tumors. Drug Des Devel Ther. 2025 Mar 8;19:1655-1668.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4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