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PIK3CA基因突变与
日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开出首张伊那利塞处方。据此,医脉通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国红教授结合首张伊那利塞处方的宝贵经验,分享伊那利塞为患者带来的获益与应用前景,提升医生和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该治疗方案的信心,助力乳腺癌治疗开启精准诊疗新篇章。
Q1:目前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是H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然而临床实践中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从标准治疗中获益。请您结合当前诊疗现状,分享HR+/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中有哪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宋国红教授:
HR+/HER2-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亚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的70%[2]。在H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中,与芳香化酶抑制剂单药相比,CDK4/6抑制剂联合方案可降低约50%的疾病进展风险,并为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长期生存改善[3]。基于此,目前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指南均认可H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
随着CDK4/6抑制剂的获批及纳入医保,其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为更多患者带来预后改善。但是目前临床中仍有部分患者会因耐药的问题,无法从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中获益。并且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的耐药问题也会愈加凸显[4]。其中PIK3CA突变导致的PAM通路过度激活是HR+/HER2-乳腺癌CDK4/6抑制剂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5]。但是既往在中国临床实践中,缺乏针对PIK3CA突变患者的有效靶向治疗选择。
并且基于MonarchE、NATALEE等研究,CDK4/6抑制剂已开始应用于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阶段。随着CDK4/6抑制剂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逐渐广泛,目前临床实践中新进展为晚期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有很大可能已在辅助治疗阶段接受过CDK4/6抑制剂。然而对于这些早期阶段就曾接受过CDK4/6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来说,尤其是那些辅助治疗期间或1年内出现进展且存在PIK3CA突变患者,一线治疗仍缺乏有效的治疗选择。
Q2:目前伊那利塞已在国内获批,据悉您所在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近日已经开出首张伊那利塞处方。请您简单介绍此次首张处方开具的情况。并请您谈谈,您对于该患者的未来治疗获益有何期待?
宋国红教授:
其实近年来,乳腺癌领域已经积累了很多关于PI3K抑制剂的临床研究数据,但既往PI3K抑制剂在中国并不可及。而伊那利塞在中国的获批,填补了我国PIK3CA突变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空白,为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为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
此次伊那利塞的获批主要是基于INAVO120研究,该研究共纳入325例PIK3CA突变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且入组患者为辅助内分泌治疗期间或治疗完成12个月内发生疾病进展,既往未在晚期阶段接受过治疗[6]。其中,34.2%患者为内分泌原发耐药,65.5%患者为内分泌继发耐药;80.0%的患者具有内脏转移,51.7%具有肝转移[6]。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更新的INAVO120研究数据提示,中位随访34.2个月时,伊那利塞组(伊那利塞+哌柏西利+氟维司群)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17.2个月,与对照组(安慰剂+哌柏西利+氟维司群)相比显著延长PFS达9.9个月(17.2个月 vs 7.3个月,HR=0.42,95%CI 0.32-0.55),较此前公布的PFS数据进一步延长[6,7]。总生存(OS)数据提示,伊那利塞组的中位OS较对照组提升7个月(34.0个月 vs 27.0个月,HR=0.67,95%CI 0.48-0.94,P=0.0190),超过了预先设定的统计显著性界限(P<0.0469)[7]。且在各关键性亚组中,伊那利塞组患者均观察到了与总人群一致的获益[6]。
关于此次开具的首张处方,其实这个患者并不是一线治疗的患者,虽然其存在PIK3CA突变,但此前PI3K抑制剂在国内并不可及,所以该患者既往使用的是内分泌治疗联合CDK4/6抑制剂、其它的靶向治疗等临床可及的治疗方案。现如今伊那利塞已在国内可及,在患者发生疾病进展后,我们为她制定了伊那利塞联合方案的治疗策略。
虽然该患者并不是一线接受伊那利塞治疗,但结合INAVO120研究中伊那利塞对PIK3CA突变患者的预后改善,临床上也非常期待该患者可在伊那利塞联合方案的治疗中收获更长生存。
Q3:《2025 CSCO BC指南》新增“乳腺癌PIK3CA基因突变检测”,进行单独阐述。请您结合指南及临床经验,分享PIK3CA基因检测的适用人群、检测时机和检测方法。
宋国红教授: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的不断涌现,以基因检测为导向的精准治疗为广大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随着各类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可及性的逐步改善,临床上如何为患者进行精准选择成为乳腺癌治疗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为了指导精准靶向治疗选择,乳腺癌患者在治疗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明确其基因突变状态。
其中PIK3CA是HR+/HER2-乳腺癌中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且与西方人群相比,中国乳腺癌患者PIK3CA突变发生率更高[5]。准确检测PIK3CA基因状态对于预测预后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1]。《2025 CSCO BC指南》及《中国乳腺癌PIK3CA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2025版)》也更新了PIK3CA基因突变的检测人群和检测方法的推荐意见[1,8]:
PIK3CA基因检测的适用人群和检测时机:
1)基于INAVO120研究中伊那利塞一线治疗可为PIK3CA突变患者带来了疗效获益,建议H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前常规进行PIK3CA基因检测。
2)同时,PIK3CA基因突变有预后及辅助治疗疗效的预测意义。因此在有条件的医院,早期乳腺癌患者也可尝试进行相关基因检测。
PIK3CA基因检测方法:
1)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PIK3C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包括二代测序(NGS)和PCR,两种方法均能有效识别PIK3CA基因突变。
2)PCR检测只能确认标本中是否存在已知的突变位点,无法对未知位点进行探索,不能提供与NGS一样全面的基因组信息,因此无法检测到所有PIK3CA基因突变位点,不过相对而言NGS成本较高。目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已常规开展PCR检测,费用也比较低,可避免为患者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检测机构的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PIK3CA基因检测。
PIK3CA基因检测的样本类型:
1)组织样本、血液样本均可作为常规PIK3CA基因检测推荐标本类型。组织样本较血液样本有更高的检出率,因此临床中应优先选择肿瘤组织样本;当肿瘤组织样本不可及时,特别是在晚期患者未进行转移灶的穿刺活检且原发灶标本也不可及的情况下,可考虑血浆ctDNA样本作为补充样本来源。
2)PIK3CA基因突变在原发灶肿瘤组织和转移灶肿瘤组织中均存在,各转移灶间PIK3CA基因突变无显著性差异,且原发灶和转移灶肿瘤组织之间PIK3CA基因突变不一致率较低,都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PIK3CA基因突变检测的样本来源。
Q4:作为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高选择性PI3Kα抑制剂及突变体降解剂,伊那利塞为众多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精准治疗新曙光。请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分享您对伊那利塞未来在中国的临床应用有何期待?未来有哪些研究方向值得关注和期待?
宋国红教授:
为进一步改善PIK3CA突变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未来应进一步提升基因检测的普及性,加深医生、患者对基因检测的正确认识,推动基因检测的规范化进程,使更多患者可及早、规范地进行相应基因检测,并在基因检测结果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决策,让更多乳腺癌患者可从精准、安全、有效的靶向治疗中实现更长生存。同时,临床也希望伊那利塞可及早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进一步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升药物可及性,惠及更多患者。
在研究进展方面,目前已公布研究结果的INAVO120研究,主要聚焦于辅助治疗期间或1年内出现进展且存在PIK3CA突变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而正在进行的INAVO121、INAVO122研究则进一步探索了伊那利塞的其它联合方案在不同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1)INAVO121研究:评估伊那利塞联合氟维司群在CDK4/6抑制剂经治后的PIK3CA突变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2)INAVO122研究:评估伊那利塞联合帕妥珠
所以,临床上也非常期待INAVO121、INAVO122等研究可取得积极结果,进一步优化伊那利塞的联合治疗方案,并在不同亚型乳腺癌领域续写华章。
专家简介
宋国红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癌症研究所NCI访问学者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乳腺疾病专委会 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精准靶向诊疗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高级人才评价项目专家
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 常委
扫描二维码参与问卷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