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疗新动态:你的知识储备跟上了吗?| 小测验
2025-05-09
关键词: 高血压 高血压急症

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由于没有明显症状,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血压升高。由于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性肾病死亡的重要因素,其通常被称为"无声杀手"。你是否了解高血压的最新信息?通过这个简单测试来检验一下你的知识吧~


问题一


当出现新的或恶化的靶器官损伤时,哪种血压测量值最能提示高血压急症?


A. 140/99 mmHg

B. 150/99 mmHg

C. 160/100 mmHg

D. 185/120 mmHg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美国心脏协会(AHA)将高血压急症定义为血压超过180/110-120 mmHg,并伴有新的或恶化的靶器官损害迹象。值得注意的是,较低的血压水平也可能出现靶器官损害。虽然过去二十年高血压急症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但相关死亡率已降至0.2%-11%之间。


问题二


在高血压急症期间,静脉(IV)抗高血压治疗期间监测血压下降的首选方法是什么?

A. 使用水银血压计听诊

B. 使用无液血压计听诊

C. 动脉导管测量血压

D. 电子血压计测量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美国心脏协会 (AHA) 指南指出,动脉血压测量是高血压急症或静脉注射抗高血压药物时监测血压下降的首选方法。对于外科住院患者或重症监护患者,当血压>180/100 mmHg时,诸如水银血压计和无液血压计等示波法血压计可能会使血压测量值偏低50/30 mmHg。电子血压计的准确度仅为中等,在高血压急症情况下无法满足需求。


问题三


临床医生应考虑将患有高血压的成年人血压控制在什么水平,以降低心肌梗死 (MI) 的风险?

A.<135/85 mmHg

B.<140/90 mmHg

C.<150/95 mmHg

D. 尚未设定降低 MI 风险的血压目标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美国家庭医师协会 (AAFP) 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出,临床医生应考虑将高血压成人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35/85 mmHg,以降低心肌梗死风险。此外,血压控制目标值已设定为<140/90 mmHg,以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强烈建议)。


问题四


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 的建议,应使用哪种评分系统来评估欧洲患有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A. QRISK3

B. SCORE2- Diabetes

C. 弗雷明汉风险评分(FRS)

D. SCORE2-OP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目前, ESC指南指出,应考虑使用SCORE2-Diabetes来评估欧洲血压升高和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特别是对于年龄 < 60 岁的患者。


QRISK3 会考虑糖尿病状况,但与 SCORE2-Diabetes 不同,它并非专门用于评估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此外,QRISK3可能会高估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达 20%,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


FRS是一个较老的评分系统,其原始版本在计算心血管疾病风险时并未考虑糖尿病状况。由于更精确的模型的出现,不建议使用 FRS 。


虽然SCORE2-OP模型确实考虑了糖尿病状况,但它并非专门为2型糖尿病患者开发。此外,它仅适用于评估≥70岁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问题五


根据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何时建议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单一疗法来控制血压?

A.当患者BMI>34时

B.对于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

C. 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血压升高患者

D. 初始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应始终采用单一疗法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2024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 指南定义了一个名为“高血压”的新类别,其定义为收缩压在 120-139 mmHg之间,或舒张压在 70- 89 mmHg之间。对于处于此范围内的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是一线治疗方案。然而,指南也强调,即使未达到高血压阈值,抗高血压治疗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于血压升高且存在一种或多种基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治疗指征(例如糖尿病)的患者,ESC 特别建议启动药物单药治疗。


患者的BMI并不直接用于确定抗高血压治疗。


患者年龄<65岁不会改变ESC对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建议。


ESC 建议对于高血压患者采用低剂量联合治疗作为初始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 mmHg 或舒张压≥90 mmHg。


参考文献
1.Yasmine S. Ali. Fast Five Quiz: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ypertension? - Medscape - Apr 23, 202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