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红彬,陈晓,郭凯华,张晶等,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产科
0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石家庄市第四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5年间经阴道分娩发生PPH孕产妇的病历资料,共912例,其中发生sPPH的238例作为研究组,选取非sPPH221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年龄≥20岁。(2)产妇基本资料完整。(3)分娩孕周≥37周。排除标准:(1)合并心肺功能不全。(2)凝血功能障碍。(3)产道畸形。
1.2 资料收集 设计调查表,对符合纳入标准孕产妇的相关资料进行详细的统计,包括年龄、身高、孕前体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满足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采用M(IQR)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PPH的影响因素。
02结果
2.1 经阴道分娩发生sPPH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经过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体重、居住地、总产程、妊娠期
2.2 经阴道分娩发生sPPH多因素分析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产妇产后出血量作为因变量,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体重、总产程、助产情况、分娩前PT为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2。
03讨论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体重、居住地、妊娠期高血压、助产情况、红细胞压积、血小板、PT、TT、FIB等因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可能为经阴道分娩sPPH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体重、总产程、助产情况、分娩前PT均为经阴道分娩sPPH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能够针对这些独立危险因素进行防控,将大大降低经阴道分娩sPPH发生率。
3.1 产程时长是影响经阴道分娩sPPH的相关危险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产程时长增加经阴道分娩sPPH的发生率,尤其是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在引起产后出血的四大因素中,宫缩乏力是最主要的因素[3]。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产程时长与sPPH的关系密切[4-6]。理论上分析,可能是产程时长影响了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收缩偶联效应,宫缩时间过长会引起子宫平滑肌细胞膜上
3.2 分娩前凝血功能指标也是引起sPPH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中,研究组分娩前PT时长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凝血功能中PT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状况,PT延长可能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
3.3 新生儿体重是经阴道分娩发生sPPH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体重是经阴道分娩sPPH的危险因素,胎儿体重过大会引起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导致子宫收缩乏力。胎儿较大的孕产妇在分娩过程出现中容易发生产程的延长、产道裂伤、子宫收缩乏力、阴道助产率增加等[14],尤其是初产妇,这些因素均会增加经阴道分娩sPPH的发生率。因此,孕期应重视营养指导及体重的管理,避免体重增长过度引起胎儿体重过大[15]。另外,产前及产时应加强胎儿体重估测[16],尽早发现巨大胎儿。目前巨大胎儿不是催引产的指征,但孕晚期可指导孕产妇加强活动,促进尽早分娩,产前应做准备工作,积极预防sPPH发生。
3.4 助产情况会增加经阴道分娩sPPH的发生率 本研究中,研究组助产率为20.2%,明显高于对照组11.8%,阴道助产包括产钳助产和胎吸助产,是第二产程难产的主要处理措施之一[17],与中转剖宫产手术相比,助产能更有效地缩短第二产程及胎儿窘迫时间,改善新生儿的围产期结局[18]。而助产亦会增加产道裂伤、会阴的侧切率[19],会阴侧切会增加产后出血量。阴道助产会增加sPPH的发生率。
总之,充分认识经阴道分娩sPPH的产前、产时高危因素对于降低sPPH的发生率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sPPH的早期预警,提前做好防御措施。同时对待每位孕产妇都应做到有关产后出血的早预案、早预测、早预防、早预警、早处理,以免导致sPPH。在围产期保健及分娩照护上应始终严格遵守诊疗规范、严格遵守医疗核心制度、增强责任心和耐心。只有将个体技能培训、团队模拟演练建成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危重症孕产妇救治预案,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对PPH尤其sPPH的救治能力,才能有效降低因sPPH而导致的孕产妇死亡[20-21]。
参考文献 略
来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5年2月 第41卷 第2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