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旗舰聚焦 | 杭州场论道MDT与ADC药物革新泌尿肿瘤诊疗实践
2025-04-28

泌尿肿瘤诊疗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诸如抗体偶联药物(ADC)等创新抗肿瘤治疗手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各大医学中心依托自身资源与技术优势,在泌尿肿瘤领域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诊疗路径与最佳实践,其中,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在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优化临床决策中扮演着日益关键的角色。鉴于此,北京大地医疗慈善基金会启动“肿瘤治疗旗舰聚焦”这一医学教育系列项目,旨在搭建一个高端、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3月25日,“肿瘤治疗旗舰聚焦——杭州场”研讨会顺利召开。西湖碧波映衬着夕照,这座千年古城正见证着泌尿肿瘤诊疗领域的蓬勃革新。让我们以匠心精神,共探泌尿肿瘤诊疗的“精准密码”,将江南的学术涟漪扩散为全国实践的浪潮。  



MDT驱动泌尿肿瘤保器官治疗,与ADC药物革新共筑精准诊疗新范式


在泌尿系统肿瘤诊疗领域,器官功能保留与生存质量提升正成为临床实践的重要方向。浙江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作为区域性诊疗中心,近年来通过整合MDT模式与微创技术创新,在尿路上皮癌(UC)、前列腺癌(PC)等疾病的治疗中形成鲜明特色。会议正式开始前,医脉通有幸对话浙江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王宗平教授及头颈及罕见肿瘤内科方美玉教授,为大家系统解答关于团队在规范化诊疗体系建设、保器官手术实践及个体化治疗方案优化等方面的核心问题。


王宗平教授指出,浙江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以手术为基础,整合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多元化手段,形成了覆盖诊断、治疗与康复的全病程管理模式。团队联合肿瘤内科、影像科、放疗科、核医学科及分子病理等多领域专家,通过定期MDT讨论,为复杂病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手术技术领域,王宗平教授表示,机器人已常规应用于膀胱全切、前列腺根治、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等高难度手术,目前科室的微创手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此外,放射性粒子植入等精准治疗技术亦广泛开展。


针对当前肿瘤治疗“保器官、保功能”的趋势,王宗平教授强调,对于早期PC患者,手术应突出对患者性功能的保留;在肾癌膀胱癌的治疗中,则可利用新辅助治疗缩小肿瘤体积,将部分根治性切除病例转化为保器官手术。对于MDT优势,王宗平教授指出,MDT是保器官治疗的核心支撑,这种跨学科协同模式能够精准评估患者病情,优化治疗强度与器官功能保护的平衡点,为保器官目标的实现提供关键技术保障。此外,他还回顾了保膀胱治疗发展史,传统单一治疗方式如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单纯放疗或化疗存在局限性,近年来,随着ADC药物及免疫治疗在UC领域的应用拓展,保膀胱三联疗法(TMT)实现突破性进展,完全缓解率显著提升。针对患者日益增长的保器官需求,团队不仅开设保膀胱专病门诊,更在既有MDT框架中融入免疫治疗,探索增强保膀胱疗效的新路径。


与此同时,方美玉教授为我们系统的介绍了科室在头颈及罕见肿瘤领域的专科化实践。作为国内首批头颈及罕见肿瘤亚专科科室,其年出院患者超4500例次,门诊量达10000例次,诊疗范围涵盖恶性黑色素瘤、骨软组织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等,已成为区域罕见肿瘤诊疗核心平台。科室依托浙江省头颈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构建“临床-科研-转化”一体化体系。每周定期参与头颈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及骨软组织肿瘤领域MDT会诊,同时作为受邀科室参与胸部肿瘤、妇科等跨学科MDT讨论。方美玉教授指出,这种高频次、跨专业的协作机制,使既往缺乏规范治疗路径的罕见肿瘤患者获得精准诊疗方案。 


谈及临床研究领域,方美玉教授表示,科室主导了60余项临床研究,既加速创新药物研发,又为患者提供免费治疗机会。同步推进“罕见半山,头头是道”肿瘤基层行动,通过规范化诊疗培训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作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关于恶性黑色素瘤、肉瘤、肾癌等指南主要编撰单位,深度参与了行业标准制定,确保诊疗方案兼具前沿性与规范性。方美玉教授强调,科室将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作为重点亚专科,主要收治UC、肾细胞癌以及PC三大核心病种,针对不同疾病特点实施差异化治疗,肾细胞癌以免疫联合靶向治疗为主;UC除了采用传统的化疗和免疫治疗,ADC的加入也使这类瘤种的治疗得以突破,基因检测的开展让精准治疗得以实现;PC则在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内分泌药物、新型化疗药物的临床研发与应用,重点突破激素抵抗阶段治疗瓶颈,充分证明肿瘤内科治疗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大有作为,为患者带来更多治愈的希望。


大会主席致辞


采访结束后,会议正式开台,大会主席王宗平教授方美玉教授致辞,他们表示,MDT诊疗模式以其跨学科、综合性的治疗理念,汇聚了各领域的医学精英,已成为我国肿瘤治疗的趋势。本次会议通过各医院实践开展的肿瘤MDT管理创新模式经验分享以及泌尿外科创新药物前沿进展的探讨与交流,进一步提高泌尿肿瘤治疗效果,并促进我国肿瘤学科高质量发展。


王宗平.JPG



方美玉.JPG 

大会主席致辞


外科精准+药学护航,构建泌尿肿瘤治疗黄金三角


本次交流会秉承多方合作与交流赋能肿瘤诊疗水平的提高的原则,首先由王宗平教授与大家分享了《浙江省肿瘤医院泌尿肿瘤诊疗关注点与亮点》。他强调,目前泌尿系肿瘤的综合治疗是以MDT为基础的治疗,手术中尽量做减法保留患者器官功能是目前努力的方向。同时,作为全院平均年龄最年轻的科室,他们对于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等相关领域也有极高的科研热情。


随后,浙江省人民医院张琦教授为大家总结与回顾了《2025 ASCO-GU前列腺癌新进展》,通过他的分享我们了解到,对于高危生化复发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HSPC)患者而言,无论既往接受过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放射治疗(RT)还是RP+RT治疗,无论采用恩扎卢胺+ADT还是恩扎卢胺单药方案,均可显著降低PSA进展风险,延缓至接受新抗肿瘤治疗时间。对于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而言, ADT+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ARPI)±化疗的双联或三联方案,如何选择各自的适合人群是临床探索的重点。


浙江省肿瘤医院丁海樱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药学在泌尿肿瘤治疗中的角色》的精彩分享,首先她介绍了转移性UC当前的治疗方案,指出了铂类化疗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UC治疗中的局限性。从药学角度阐述了ADC类药物在UC治疗中的优势。在众多ADC类药物中,维恩妥尤单抗具有无需靶点检测、轻中重度肾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血液学不良事件更少见和对耐受能力要求小等优势。此外,她还详细阐述了维恩妥尤单抗的剂量调整方案及如何管理ADC药物相关毒性,为ADC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提供了全面指导。


浙江省肿瘤医院陈锦超教授带来了《抗体偶联药物在尿路上皮癌的治疗中的价值》的主题演讲。陈教授指出,大多数接受一线含铂化疗方案的转移性UC患者在9个月内即发生疾病进展,总生存期(OS)并不理想,随着免疫和靶向抗肿瘤药物的诞生,UC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其中以维恩妥尤单抗为代表的ADC类药物,展示出了翻倍的OS获益。当强强联合时,维恩妥尤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更是带来持续的肿瘤缓解,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23.3个月,2年完全缓解维持率为74%,为晚期UC迈向ADC药物治疗革新时代奠定了基础。


从实验室到临床:MDT引领泌尿肿瘤治愈新纪元


泌尿系统肿瘤的诊疗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随着疾病谱系细化、治疗手段多样化及患者生存质量诉求的提升,单一学科的传统诊疗模式已难以满足精准化、个体化的临床需求。肾癌、膀胱癌、PC等泌尿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从早期病灶的微创干预到晚期患者的系统治疗,从肿瘤根治到性功能、排尿功能保护,每个环节均涉及外科、肿瘤内科、影像学、病理学、放疗科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因此,大会第二个环节讨论了MDT在泌尿肿瘤诊疗中的价值。


首先,浙江省肿瘤医院汪奇波教授通过分享一例58岁复发风险极高且保膀胱意愿极高的膀胱癌患者,论证了单纯放疗、化疗不适合用于保膀胱治疗,TMT才是指南推荐的方案,该患者接受维恩妥尤单抗联合TMT后在保留膀胱的基础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科室未来保膀胱治疗奠定了实践基础。


ADC药物对泌尿肿瘤患者带来生存期突破性的改善固然重要,浙江省肿瘤医院龚黎燕教授表示,作为内科医生,她更关注药物对生活质量改善。她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对于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我们不仅关注到维恩妥尤单抗对患者生存期的改善,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在不同治疗方案(无论是单药或联合免疫治疗)、在不同使用场景(一线或后线),在不同亚组人群中(无论是否耐受顺铂治疗),维恩妥尤单抗均能改善UC患者生活质量、功能和症状,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和延缓疼痛进展时间,让患者不仅活得更长,还能活得更好。


放疗作为一种经典、有效、相对安全的治疗手段,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娜教授为我们介绍了放疗的历史以及目前国际主流的放疗技术,她指出,随着射线类型的升级,新技术对于放疗剂量的准确性不断提升。此外,放疗在辅助治疗、挽救放疗的地位不断提高。对于膀胱癌,随着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保膀胱患者比例越来越高,TMT治疗模式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最后,浙江省肿瘤医院郑增光教授阐述了MDT在病理科的应用,首先明确了不同靶抗原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在肿瘤组织中作用以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他强调病理科的任务是筛选出临床潜在治疗靶点的患者。如在UC中,Nectin-4是UC的广泛、高表达标志物,Nectin-4是晚期UC患者的精准治疗之选。


9R3A8479.JPG

9R3A8876.JPG9R3A8777.JPG张琦.JPG汪齐波.JPG1-3.png1-4.png1-5.png1-6.png1-7.png1-8.png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