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19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5 CSCO指南会在山东济南盛大召开。本次大会汇聚全国肿瘤领域专家,聚焦指南更新、前沿进展及诊疗经验分享,助力推动临床决策升级与科研成果转化。值此盛会之际,医脉通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峰教授采访,分享新版
医脉通:CSCO指南是广大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权威参考资料。请您分享一下,2025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中转移性结直肠癌内科部分有哪些更新要点?
王峰教授:
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的更新方面,我们主要纳入了我国研究者主导的几项研究以及部分国外研究。
1. 初始可切除转移性
针对小肝转移灶(≤3cm),基于COLLISION研究结果,推荐采用介入治疗或热消融治疗,其疗效与手术相当。
COLLISION是一个多中心、III期、单盲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用于≤3cm的仅肝脏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以比较热消融与目前金标准:部分肝切除相比的非劣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将病灶≤3cm结直肠肝转移患者的标准治疗从外科切除转变为热消融将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改善局部控制,同时不会影响疾病无进展和总生存期。
2. 潜在可切除组和姑息治疗组一线治疗:
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型患者、潜在可切除组和姑息治疗组一线治疗的I级推荐增加:
该推荐基于CheckMate 8HW研究结果。CheckMate 8HW是一项随机、国际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对比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在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时,联合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PFS)率显著优于单药治疗组,证实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在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相较于单药纳武利尤单抗的显著优势。
对于微卫星稳定(MSS)、RAS/BRAF野生型患者的一线治疗中,基于III期临床研究CTR2017070结果,推荐
3. 姑息治疗:
二线方案增加对于“一线已接受
三线方案III级推荐增加:PD-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用于携POLE/POLD1致病突变患者。
此推荐参考2024年NCCN指南,该指南新增POLE/POLD1与MSI-H/dMMR并列,推荐免疫治疗。我们团队在该领域研究领先,于2019年首次通过大数据整合分析的方法发现了POLE或POLD1基因突变可作为预测免疫治疗生存获益的新指标。此后,欧美的几项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特别是去年的一项研究,纳入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回顾性数据和两个小型前瞻性数据,发现具有POLE/POLD1病理性突变的患者对免疫治疗的疗效甚至超过MSI-H/dMMR患者。基于此,2025 CSCO指南在脚注中推荐,对于化疗失败且具有POLE/POLD1病理性突变的患者,可考虑PD-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CTLA-4抑制剂进行治疗。
维持治疗中增加5-FU/LV或
KRAS G12C突变型晚期肠癌注释中增加国产KRAS G12C抑制剂研究进展。
此修订基于徐瑞华教授和袁瑛教授牵头的两项国内小型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产KRAS G12C抑制剂单药有效率在20%-40%,联合EGFR抗体可提升疗效。但考虑到药物可及性,目前未作为常规推荐。
在仅有肝转移患者注释中添加TransMet研究结果解读。
TransMet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针对不可切除肝转移患者,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医脉通:在精准医疗和免疫治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结直肠癌诊疗领域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此背景下,您认为在临床实践中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有哪些研究方向可能助力解决这些问题?
王峰教授:
在结直肠癌的治疗领域,当前患者所能获得的收益已处于相对瓶颈阶段。回顾既往进展,化疗新药的问世,如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以及
除上述药物的进展外,当下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免疫治疗的进一步增效。一方面,如何建立生物标志物筛选体系以识别少数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另一方面,如何将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是目前国际上备受瞩目的研究方向。除了我们团队的研究成果外,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多项最新研究也表明,对于部分MGMT沉默型的患者,采用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