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程益心,三城联动】聚焦心血管疾病管理革新,探索β受体阻滞剂与SPC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
2025-04-23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 SPC

三城联动,共话慢心。2025年4月19日,“慢程益心-多时空联动大会”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地隆重召开。众多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与学者汇聚一堂,聚焦冠状动脉疾病与高血压管理领域的最新循证进展及临床实践策略,深度剖析β受体阻滞剂(BB)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以及单片复方制剂(SPC)在优化治疗策略中的核心地位,以进一步提升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助力我国心血管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


1-1.png

1-2.png

1-3.png


冠心病到高血压:BB类药物的核心地位与最新进展


会议上半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刘巍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冯颖青教授担任主席,葡萄牙盖亚中心医院Ricardo Fontes Carvalho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梅颜教授冯颖青教授作为讲者,围绕冠状动脉疾病管理范式转型、中欧指南动态与策略革新、联合治疗策略突破等话题展开了探讨,为BB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实用视角和临床指导。


2-1.png

2-2.png

2-3.png

从上至下依次为王继光教授、刘巍教授、冯颖青教授


➤BB引领冠状动脉疾病管理范式转变


3.jpg

Ricardo Fontes Carvalho教授


Ricardo Fontes Carvalho教授指出,近年来,冠状动脉疾病的管理策略经历了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范式转变1。最新临床试验数据促使临床工作者重新评估BB的应用策略,特别是针对心肌梗死后的长期治疗方案。非劣效性界值的引入对传统停药时机提出了挑战,强调需基于个体化风险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研究证实,BB在特定患者群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对于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长期应用可显著改善预后;在合并心绞痛心律失常或未控制高血压的病例中,其症状控制与生存获益已获多项指南推荐。以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为例,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及安全性优势,使其成为临床实践中的优选方案2


现代心血管治疗理念强调从"治疗疾病"到"治疗患病的人"的转变。临床决策需兼顾动脉病理改变与患者整体状况,在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同时,关注生活质量改善。冠状动脉疾病的优化管理应整合循证证据、合并症处理及人文关怀,构建多维度的个体化治疗体系。这种综合策略既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方向,也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本质。


➤BB在中欧CCS指南的临床核心地位与循证进展


4.png

刘梅颜教授


刘梅颜教授从2024年中国与欧洲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管理指南的更新,分析了BB在临床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及差异化考量。中欧指南均强调优化治疗方案,通过药物治疗、血运重建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多元化管理手段,以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改善远期预后3,4对于合并心力衰竭或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中欧指南一致推荐BB作为一线治疗,肯定其对预后的改善作用3,4


对于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心梗后患者是否需要BB治疗以改善预后,中欧指南均未作出明确推荐3,4。然而,在2024 ESC年会公布的ABYSS研究为BB在LVEF保留的CCS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证据,其结果显示,在LVEF≥40%的心梗后患者中,中断BB治疗未达到预设的非劣效性界值5。此外,中断BB治疗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反而会增加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心血管住院风险,并导致患者后续降压药剂量和/或种类增加5


值得注意的是,BB是一类具有较大异质性的药物,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心脏,在降压和保护心脏安全性方面更优。比索洛尔是目前国内更高β1选择性的BB,研究证实,比索洛尔可通过降低心率、稳定交感神经张力,改善血压达标率并减少复合终点事件6-8,可作为BB治疗的优先选择。


5.png


➤从高血压防治指南更新看BB及其SPC在优化心血管预后中策略革新


6.jpg

冯颖青教授


冯颖青教授指出,近年来,高血压管理策略不断优化,《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的发布进一步提升了临床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水平。本次指南更新涵盖四大亮点:更积极的降压目标、BB稳居一线、SPC为联合治疗优选、注重心率控制,强调了联合治疗与心率控制的在高血压管理中的重要性。


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心、脑、肾与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在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取强化降压的治疗策略,以取得最大的心血管获益。新版指南提出更积极的血压控制目标:一般患者应<140/90 mmHg,耐受者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9


新指南指出,包括BB在内的6大常用降压药及其SPC可作为初始及维持治疗用药。在一线治疗药物推荐方面,BB仍稳居一线治疗地位,兼具降压、预防心血管事件及多种疾病获益,是稳定性冠心病、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等各类冠心病治疗的首选及长期使用药物9。多项研究证实,BB不仅可有效控制血压,还可预防冠心病复发,显著降低卒中及死亡风险,改善心肌缺血,凸显其多重获益价值10,11


在联合治疗方面,SPC被新版指南明确列为联合治疗首选方案,BB+钙通道阻滞剂(CCB)的SPC方案获得重点推荐,其中富马酸比索洛尔5mg/氨氯地平5mg为唯一长效SPC9。中国真实世界研究(n=18,681)表明,相较于其他联合方案,BB+CCB显著降低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心梗、非致死性心衰、全因死亡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15%(HR 0.85,P<0.001)12。AMCOR II期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的疗效,与安慰剂/氨氯地平片相比,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治疗8周时,收缩压/舒张压(SBP/DBP)额外降低5.5/3.84 mmHg(P<0.0001/P<0.0002),心率额外降低6.25 bpm(P<0.0001),证实其血压-心率双控优势13


7.png


此外,指南正式将静息心率>80 bpm列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开滦研究(n=9,603)显示,与基线心率≤68bpm相比,基线心率在76~82bpm和>82bpm的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1%和33%,凸显心率干预的必要性14。对此,指南推荐高血压伴心率增快患者首选心脏高选择性长效β1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9。研究显示,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比索洛尔治疗均可显著降低患者心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15-17


刘巍教授总结道,BB作为高血压及CCS的核心治疗药物,始终维持一线治疗地位。对于合并高血压的CCS患者,尤其伴有心肌梗死病史或急性心梗后低射血分数者,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对于射血分数保留患者,ABYSS研究证实,持续BB治疗在这类患者中仍具有重要价值。未来需进一步探索BB在不同患者中的获益差异,优化治疗方案,提升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


三地会场线下交流,共探BB及其联合用药的临床应用


会议下半场于上海、北京、广州三地同时举行,分别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沈玲红教授刘巍教授冯颖青教授担任主席,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刘班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郭金成教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王亚蓉教授作为讲者分享β受体阻滞剂及其联合用药的临床应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焦昆立教授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市东医院冯六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姜绮霞教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赵军教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皮林教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刘芳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张立晶教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叶泽兵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巫少荣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邝健教授作为讨论嘉宾。通过分享新发冠心病患者及新发高血压合并心率增快患者的诊治病例,围绕发冠心病患者及新发高血压合并心率增快患者患者的治疗策略、BB及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在临床的精准使用要点等话题展开精彩的讨论,旨在优化患者的临床管理策略,改善患者长期预后,以实现心血管事件链的全程防控。


8-1.png

8-2.png

8-3.png

8-4.png

8-5.png

8-6.png

上海会场,从上至下依次为沈玲红教授、刘班教授、焦昆立教授、冯六六教授、姜绮霞教授、赵军教授


9-1.png

9-2.png

9-3.png

9-4.png

北京会场,从上至下依次为郭金成教授、皮林教授、刘芳教授、张立晶教授


10-1.png

10-2.png

10-3.png

10-4.png

广州会场,从上至下依次为王亚蓉教授、叶泽兵教授、巫少荣教授、邝健教授


针对新诊断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一线治疗方案,各专家指出,临床治疗需基于个体化评估实施多维度干预策略,需采取以BB为基础的综合管理策略,优化心率控制,实现症状缓解与远期预后优化。


针对中年发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心率增快伴有≥3个危险因素,血压控制目标和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各专家建议,治疗策略应早期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并维持心率<70次/分,长效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联合CCB可优化血压管理及治疗依从性。


对于BB在临床的精准使用,需基于特定适应症人群特征,结合联合用药策略(如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及药物选择性差异(如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通过血压与心率双达标实现心血管风险优化管理。此外,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作为联合治疗的优化方案,通过协同作用降低交感活性、抵消反射性心率增快,在血压心率双达标的同时改善心血管预后,实现心血管事件链全程防控与预后改善。


总结


本次会议围绕心血管疾病管理的革新展开了深入探讨,重点聚焦于BB与SPC在冠状动脉疾病和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价值。通过分享最新的循证医学进展和临床实践策略,为心血管疾病的优化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导。通过多学科讨论,重新评估了BB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应用策略,并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特别是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因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及安全性优势,成为优化治疗方案的优选药物。在联合治疗方面,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作为目前唯一在中国上市的原研BB+CCB长效SPC,不仅在发挥协同降压作用的同时有效控制心率,还可有效提升患者依从性,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优的联合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15.Yang T, Jiang Y, Hao Y, Zhou S, Xu X, Qu B, Lin X, Ma T. Comparison of bisoprolol to a metoprolol CR/ZOK tablet for control of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in mild-to-moderate hypertensive patients: the CREATIVE study. Hypertens Res. 2017 Jan;40(1):79-8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