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CSCO指南会前瞻 | 袁光文教授:从循证到实践,聚焦CSCO宫颈癌诊疗指南关键更新
2025-04-16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为积极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发展、提高肿瘤医师的临床与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诊疗指南的制定和推广,2025年CSCO指南会将于4月18日至19日在济南举办。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袁光文教授对《CSCO宫颈癌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及治疗策略予以解读。



宫颈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析


1. 早期宫颈癌手术范围优化


针对早期宫颈癌的手术治疗,近期两项大型前瞻性研究揭示,对于早期低危宫颈癌患者,缩小手术范围可达到与传统根治性手术相当的疗效,同时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并改善生活质量,然而,这一策略的应用前提在于术前精准识别低复发风险患者。尽管已通过病理学、影像学及妇科检查等多维度评估手段进行综合判断,但研究显示,即便经过充分评估,仍有部分患者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评估不符,提示存在复发风险。因此,去年指南未对此类手术策略作出直接推荐。今年是否纳入新版指南,尚需进一步研讨。


前哨淋巴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宫颈癌诊疗领域多年。在刚刚结束的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GO)年会上,刘继红教授报告了PHENIX-I研究成果,该研究对比了前哨淋巴结活检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前哨淋巴结阴性早期宫颈癌患者的远期生存及安全性,展示了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手术范围优化方面的潜在价值,这一进展为早期宫颈癌手术策略的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2. 局部晚期宫颈癌免疫联合治疗


KEYNOTE-A18研究证实,在传统同步放化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可显著改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预后,新版NCCN指南已将其纳入推荐。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于去年批准该方案适应症,有望纳入本次CSCO指南更新。


3. 丰富晚期宫颈癌治疗选择


针对晚期宫颈癌,近期涌现出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新型治疗手段,并陆续获得新适应症批准。此类进展有望纳入新版指南,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选择依据。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的平衡之道


与国外众多指南相比,CSCO指南显著特点之一在于不完全局限于循证医学证据,而是综合考量治疗模式及药物在中国的可及性。具体而言,即便某治疗模式或药物在国外已获明确疗效验证,若在中国因资源、政策等因素无法推广,则难以纳入一级推荐。药物可及性方面,同样存在类似问题。部分药物虽在国外获批上市且疗效显著,但在中国尚未上市或未获相应适应症批准,这直接限制了其在国内的临床应用。因此,在制定指南时,需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与国内治疗模式、药物可及性等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并确定推荐级别。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指南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但其局限性亦不容忽视。有研究指出,即便是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也有约1/3的患者未遵循推荐的治疗模式。医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无法像数学那样精确计算,每个患者的治疗反应均存在差异。指南更多是提供宏观指导原则,而具体到个体患者时,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医生经验、经济状况及家庭因素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屏幕截图 2025-04-16 103323.png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