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国教授:结直肠癌微创外科治疗理念的“质量跃迁” | CSCO肿瘤微创外科专委会
2025-04-07 来源:医脉通消化系统肿瘤
关键词: 结直肠癌

2025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微创外科专委会年会于3月30日在上海召开,专委会聚焦肿瘤微创外科领域现状,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开拓国际视野,促进学术交流,传播学术成果,建设肿瘤微创外科领域高端对话平台,广泛开展知识普及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值此契机,医脉通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清国教授解读结直肠癌微创外科从"病灶清除"到"整体康复"的理念蝶变。



医脉通:在本次会议中,您围绕《直肠癌前切除综合征防诊治专家共识》的制订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可否请您介绍一下,前切除综合征为何值得特别关注?


李清国 教授:

在本次CSCO肿瘤微创外科专委会会议上,我们正式启动了《直肠癌前切除综合征防诊治专家共识》的制订工作,与会专家就该共识制定的必要性和框架进行了深入探讨。


当前肿瘤治疗已从单纯追求根治效果,发展到兼顾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的新阶段。而前切除综合征作为直肠癌保肛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正是外科领域亟待规范的核心临床问题。随着外科技术特别是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技术的突破,越来越多的患者得以保留肛门功能,但术后约60%患者会出现便频、失禁、排便困难或顽固性便秘等前切除综合征表现。这些症状若得不到规范化管理,可能导致患者社交障碍、焦虑抑郁等身心问题,严重影响肿瘤整体治疗效果。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内外针对该综合征的诊疗尚缺乏系统指导。现有研究多局限于经验性总结或小样本回顾分析,亟待通过高质量循证证据构建标准化诊疗体系。该共识的制订将填补该领域空白,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对提升我国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获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医脉通:共识中对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给予了特别关注,可否请您谈一谈,在微创技术快速发展的现在,临床外科应如何看待患者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李清国 教授:

在微创技术已进入成熟期的当下,我们对其临床价值的认知已从早期关注切口微创化,深化为通过精准解剖实现功能保护与生存获益的有机统一。以直肠癌手术为例,我院作为微创技术培训中心,通过规范化操作体系的推广,已实现下腹腔神经丛功能保护的标准化,患者术后3天即可拔除导尿管,早期即可回复膀胱排尿功能,长期性功能保留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直接印证了微创技术在保障短期和远期生活质量方面的核心价值。当前微创外科发展正经历从"技术突破"向"质量跃升"的转型,这种治疗理念的革新,也从本质上体现了肿瘤外科从"病灶清除"到"整体康复"的范式转变。


李庆国.png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