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重磅研究:生酮饮食短期减重,却暗藏心血管危机
2025-04-03

生酮饮食(Keto Diet)——这个被减重圈奉为“燃脂神器”的高脂肪、低碳水饮食法,正遭遇科学界的当头棒喝!2024年8月,英国巴斯大学在顶级期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发表随机对照试验(RCT),揭露生酮饮食可能显著升高“坏胆固醇”,破坏肠道菌群平衡,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1.png


一边是短期减重的诱惑,一边是长期健康的隐患,生酮饮食究竟该不该碰?


一、生酮饮食真的能减肥吗?1-3



生酮饮食通过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迫使身体分解脂肪以产生酮体作为能量来源。这种代谢状态的转变,理论上确实有助于减少脂肪储备。


短期(3 - 6 个月)效果明确,Meta 分析:12 项RCT显示,生酮饮食组6个月平均减重比低脂饮食多2.5 kg。多项短期研究表明,生酮饮食在初期确实能够显著减轻体重,这主要归因于体内糖原储备的减少和水分的流失。

  

虽然生酮饮食在短期内有助于体重减轻,但长期(≥ 1 年)效果与常规饮食无显著差异,且肌肉流失风险增加 15% - 20 %。此外,由于生酮饮食的限制性较高,难以长期坚持,许多人在实施一段时间后往往会放弃,导致体重反弹。


总而言之,生酮是短期减肥的“速效药”,但无法打破能量守恒定律,长期仍需依赖热量缺口。


二、生酮饮食有哪些风险?4-6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英国巴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的题为“Ketogenic diet but not free-sugar restriction alters glucose tolerance, lipid metabolism, peripheral tissue phenotype, and gut microbiome: RCT”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与对照饮食相比,生酮饮食组参与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分别高出16%和26%。这两种物质的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失衡:生酮饮食还可能对肠道菌群产生不利影响。研究指出,生酮饮食降低了肠道中双歧杆菌的丰度。双歧杆菌是一种有益菌,有助于产生B族维生素,并增强免疫力。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


营养不均衡:生酮饮食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这可能导致一些重要营养素的缺乏。例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等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在生酮饮食中受到限制,可能导致膳食纤维、维生素C、钾等营养素的摄入不足


其他潜在风险:此外,生酮饮食还可能引起一些短期的不适症状,如头痛、疲劳、便秘失眠等。对于某些人来说,生酮饮食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肾结石、电解质紊乱等。


三、生酮饮食:谁该尝试?谁要远离?4-11


生酮饮食,这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方式,在减肥和健康领域掀起了不小的风浪。然而,它并非适合所有人,了解其适用和禁忌人群至关重要。


适合尝试生酮饮食的人群:


肥胖及超重人群:生酮饮食在短期内能有效减少体重和体脂。通过大幅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迫使身体燃烧脂肪供能,对于需要快速减重的人来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选择。


癫痫患者:生酮饮食在癫痫治疗中应用已久。大量研究证实,它能减少癫痫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尤其适用于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可能与它对大脑能量代谢和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有关。


2型糖尿病患者:生酮饮食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它能减少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对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具有潜在益处。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生酮饮食可能通过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来调节激素水平,缓解PCOS症状,如月经不调、多毛等。


应远离生酮饮食的人群:


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生酮饮食可能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或有高风险因素的人应谨慎。


肠道菌群失调人群:生酮饮食会降低肠道中有益双歧杆菌的丰度,影响肠道健康。有肠道疾病或菌群失调问题的人群,可能因生酮饮食而加重症状。


肾脏疾病患者:生酮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摄入增加,会加重肾脏滤过负荷,对肾脏功能不全者可能造成进一步损害。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目前关于生酮饮食对孕妇和胎儿影响的研究较少,为确保母婴安全,孕期和哺乳期应避免尝试。


营养缺乏风险较高人群:生酮饮食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可能导致膳食纤维、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有营养缺乏风险的人群应避免。


请注意,本文中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在采用任何饮食方案之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Zhang D, Dong Y, Lv J, et al. Network pharmacology modeling identifies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of therapeutic and toxicological mechanisms for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Hutch. BMC Complement Med Ther. 2021 Jan 15;21(1):38. doi: 10.1186/s12906-021-03210-8. 
2.Seidelmann SB, Claggett B, Cheng S,et al. Dietary carbohydrate intake and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Public Health. 2018 Sep;3(9):e419-e428. doi: 10.1016/S2468-2667(18)30135-X. Epub 2018 Aug 17. 
3.Hengist A, Davies RG, Walhin JP,et al. Ketogenic diet but not free-sugar restriction alters glucose tolerance, lipid metabolism, peripheral tissue phenotype, and gut microbiome: RCT. Cell Rep Med. 2024 Aug 20;5(8):101667. doi: 10.1016/j.xcrm.2024.101667. Epub 2024 Aug 5.
4.Hengist A, Davies RG, Walhin JP, et al. Ketogenic diet but not free-sugar restriction alters glucose tolerance, lipid metabolism, peripheral tissue phenotype, and gut microbiome: RCT. Cell Rep Med. 2024 Aug 20;5(8):101667. doi: 10.1016/j.xcrm.2024.101667. Epub 2024 Aug 5.
5.Shi L, Tao Z, Zheng L, ,et al. FoxO1 regulates adipose transdifferentiation and iron influx by mediating Tgfβ1 signaling pathway. Redox Biol. 2023 Jul;63:102727. doi: 10.1016/j.redox.2023.102727. Epub 2023 May 2. 
6.相萍萍,陈国芳,刘超.生酮饮食的益处和风险[J].江苏医药, 2017, 43(5):4.DOI:10.19460/j.cnki.0253-3685.2017.05.016.
7.闫佳敏.生酮饮食对男性体重控制的影响[J].体育科学进展, 2021, 9(2):5.DOI:10.12677/APS.2021.92027.
8.卢豫.生酮饮食介导肠道菌群在癫痫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进展, 2024, 14(3):1097-1103.DOI:10.12677/ACM.2024.143815.
9.何英骁,熊莉华,刘振杰.生酮饮食在糖尿病前期中的防治作用[J].中国医刊, 2024, 59(5):564-567.DOI:10.3969/j.issn.1008-1070.2024.05.024.
10.蔡华,白文佩,郁琦,等.生酮饮食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修订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 27(11):1-10.DOI:10.7619/jcmp.20230890.
11.蔡梅芝.生酮饮食减肥法靠谱吗[J].保健与生活, 2024(9):20-2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