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胚抗原作为常见的肿瘤标记物,是体检和入院的常规检查。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很多患者的癌胚抗原轻度升高,一般会建议完善胸
病史概括
主诉:发现血糖升高5年,乏力纳差2周
现病史:患者5年前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9.0mmol/l,当时无明显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无体重减轻,长期予生活方式干预为主,未服药治疗,血糖控制情况不详,2年前复查发现血糖明显升高,FBG 14.38mmol/l,
否认过敏史、传染病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殊。
体格检查:体温:36.4℃,
患者贫血面容,上腹部有压痛,心中警铃大作,怀疑可能消化道肿瘤,迅速完善相关检验检查。
检验报告:
住院粪便常规+便隐血:隐血试验:阳性↑
肿瘤标记物十项提示:癌胚抗原12.3↑ng/mL(参考值<5ng/m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8.4 %;空腹血糖16.18 mmol/L;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检查报告:
骨密度双X能线检测:正常;
常规
胸部+全腹部
双肾输尿管膀胱残余尿超声检:右肾囊肿、左肾囊性结构、左
颈动脉+双下肢血管超声:双侧颈动脉及双下肢动脉未见明显斑块。
初步诊断:胃恶性肿瘤考虑、2型糖尿病、上
后续检查及确诊
年轻女性,有贫血、大便隐血阳性、多个肿瘤标记物升高,腹部CT提示胃壁增厚、盆腔积液,附件有低密度灶,这基本考虑胃恶性肿瘤没跑了。患者明显贫血貌,入院时否认既往异常病史,还需要进一步捋清病史,并完善
这边先预约相关检查,一边询问患者及家属既往病史。患者家属说半年前住院时也查过一次肿瘤标记物,核实当时出院小结提示癌胚抗原8.2↑ng/mL(参考值<5ng/mL),胸腹部CT未提示明显异常,胃肠镜也做了,仅有点灶糜烂。可惜胃镜活检病理报告未取,按道理来说,一般如果病理报告提示恶性,主管医生会打电话通知到患者本人或者家属,而患者否认接到电话,因此这里默认病理报告未见明显异常。虽然医生也建议后续门诊需要定期复查癌胚抗原,可惜后续患者并未定期复诊。并且在追问病史的过程中,还发现患者这半年来偶有上腹痛疼痛症状,大便时有发黑。这一桩桩一件件,每条线索都指向了胃恶性肿瘤。
随后完善胃镜检查及病理:
胃镜报告: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体占位(性质待病理)。胃镜组织活检(含切片)报告:(胃体)低分化腺癌,部分印戒细胞癌。HP:(-)。
忧心忡忡许久,终于拿到病理报告,一锤定音,胃恶性肿瘤确诊无疑。
随后进行肿瘤科、放射科、胃肠外科、放疗科等多学科会诊,会诊意见考虑:
回顾与思考
再回顾患者的病史:半年前住院意外发现癌胚抗原轻度升高(8.2↑ng/mL),虽然胃肠镜检查及CT未提示明显异常,但后续半年内患者逐渐出现上腹痛及黑便情况,近期因乏力纳差及血糖控制不佳入院,入院时有贫血貌、上腹部压痛,这些征象都很明显指向了消化道肿瘤。随后入院的一系列检查也证实了这一点。
那么我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这个患者的病情进展如此之快?
胃癌发病的最常见年龄段为50岁-80岁,年轻胃癌患者,即确诊胃癌时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所占的比例约为10%。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着
在年轻人中,女性发生胃癌的风险高于男性。由于年轻患者对环境致癌物的暴露较少,因此遗传因素在年轻患者的胃癌中可能比老年患者更为重要。
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与年长者胃癌相比,年轻人胃癌的生长速度更快,更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多数患者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胃癌。日本癌症研究基金会的小规模研究也发现,40岁以下的胃癌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其生存率不如60至69岁的患者[2]。此外,由于年轻人可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够重视,未能及时就医,年轻患者中晚期胃癌的比例较高。总的来说,年轻人的胃癌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
癌胚抗原有什么用?
癌胚抗原是是一种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糖基化大分子多肽蛋白,在胃肠道肿瘤中会异常表达[3]。CEA的异常表达是许多恶性肿瘤的共同特征,CEA 水平持续进行性升高,其罹患肿瘤的概率会增加[4]。因此通过检测血清CEA水平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癌症的早期筛查、疾病的监测和预测治疗效果。但是,CEA只能作为辅助诊断和监测的手段,仍需要结合其他临床和
总结
在此例患者的整个病史过程中,我们应该学到的经验教训是啥?如何避免罹患胃癌?
首先,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遵医嘱、遵医嘱、遵医嘱!!!
当发现肿瘤标记物升高,不要惊慌失措,不要去买各种偏方、神药,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医生,不要隐瞒病史,如实告知病情,完善应该做的相关检查,当做完这一切都没有发现肿瘤征象,那可以暂时把心放下,但是,还是要强调后续的复查必不可少,一定要门诊定期复查,虽然说可能绝大部分人的肿瘤标记物升高都不一定有真的肿瘤,但这种概率如果真的落到个人头上是难以承受之重,不要抱侥幸心理。如果日常生活中又出现了腹痛、腹胀等消化道不适,以及黑便、大便习惯改变等异常情况,一定要告知医生,胃肠镜检查该安排的就应该安排上。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我国尚未推行大规模人群胃癌筛查计划,仅推荐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内镜筛查。参照《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5],对于目标人群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②Hp 感染者;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④胃癌患者一级亲属;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可以考虑进行内镜筛查以早期发现胃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此外,预防胃癌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建议保持规律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腌制、烟熏、油炸、高盐食物;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适当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也是必要的。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