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最新研究发现,肠道中的某些微生物代谢产物竟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有效阻止脂肪堆积!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
肠道菌群:肥胖战争的“幕后指挥官”
人体肠道寄生着数万亿微生物,它们不仅是食物的“分解工”,更是免疫系统的“调节器”。既往研究发现,特定益生菌(如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可通过增厚肠道黏液层抑制肥胖,而另一些菌群则会促进脂肪吸收。然而,微生物究竟如何通过分子信号调控体重?这一机制长期成谜。
西湖大学与中山大学团队锁定一类关键分子——芳香族
千人追踪:发现抗肥胖的“黄金指标”
研究团队对4048名中国成年人开展长达5年的追踪,发现:
血清4HPAA水平越高,体脂率越低。4HPAA与全身脂肪积累、总胆固醇浓度呈现最明显的负相关。即便排除年龄、性别、饮食等因素,这一关联仍显著。
4HPAA不仅能减少内脏脂肪堆积,还可降低“坏胆固醇”(LDL-C),缓解慢性肠炎。
图1 肠道细菌的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与人体脂肪积累相关
为验证4HPAA效果,科学家给小鼠投喂高脂饮食,并分为两组:
实验组:饮用含4HPAA的水;
对照组:普通饮水。
结果惊人:12周后,实验组小鼠体重、脂肪量比对照组低40%!即便摄入高热量食物,肠道对脂肪的吸收效率也显著降低。
图2 肠道细菌的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与人体脂肪积累相关
4HPAA及其类似物是如何助力减重的?
抑制脂肪吸收:4HPAA下调肠道上皮细胞的脂肪转运蛋白(如CD36),减少脂质摄入。
调节免疫稳态:激活肠道固有淋巴细胞(ILCs),阻断“肥胖-炎症”恶性循环。
代谢调控:抑制肝脏脂肪酸合成关键酶(如SCD1),减少脂肪囤积。
颠覆认知!研究发现,T细胞和B细胞对于4HPAA介导的肥胖预防并非至关重要,而固有淋巴细胞(ILCs)则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ILCs作为肠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识别并应对微生物的挑战,从而维持肠道健康。当4HPAA与ILCs相遇时,两者仿佛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共同抵御高脂饮食带来的肥胖风险。
从实验室到生活:如何激活“微生物瘦身力”?
虽然直接补充4HPAA仍需临床试验,但研究为日常控肥提供新思路:
饮食策略:多摄入富含芳香族氨基酸的食物(大豆、坚果、鱼类),为益生菌提供“原料”。
护菌要点: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高糖高脂饮食,维持菌群多样性。
未来展望:团队已筛选出高效产4HPAA的菌株(如阿根廷梭菌),未来或可开发靶向益生菌制剂。
本文小结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肠道菌群对抗肥胖的全新机制,更让我们看到:人体与微生物的协作远比想象中精妙。
未来,通过调节菌群平衡,我们或许能告别“饥饿减肥”,真正实现“越吃越健康”。守护肠道,或许就是打开易瘦体质的第一把钥匙!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