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思江,唐晓平,赵龙,李峥,肖尧,段宗锟,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过去认为,脑血管
MCPs具有共同特征:在病理情况下,表达上调,与许多细胞表面受体、其他基质细胞蛋白、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蛋白酶结合,调节细胞与细胞或细胞基质的相互作用,以调控细胞形态和行为(分化、黏附、迁移、生存或凋亡等)。肌腱
1. TNC 的发现与命名
肌腱蛋白是一类大型、寡聚、多结构域且复杂的MCPs 家族,有4 个成员:Tenascin-X、Tenascin-R、Tenascin-W和TNC。TNC作为肌腱蛋白家族的第一个成员,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发现,起初研究的对象包括脑
随着肌腱蛋白家族成员的增加,Bristow等[8]建议将第一个发现的肌腱蛋白被命名为“Tenascin-C(C源自于之前的名称-细胞肌动蛋白)”,以便于与家族中其他成员相区分。
2. TNC 的结构与表达
人类TNC基因位于
TNC具有严格控制的基因表达模式。胚胎期,TNC存在于运动细胞周围、上皮-间质相互作用和分支形态发生的部位及致密结缔组织中,如骨、软骨和肌腱,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健康成人或稳态情况下,TNC表达水平较低,分布极为有限,在神经干细胞巢与肌腱中表达最为显著。在许多病理条件下,如慢性炎症、癌症、动脉硬化、组织损伤等,可迅速短暂地上调TNC的表达;许多刺激,如促炎和抗炎因子、缺氧、氧化应激、机械应激等都可上调TNC,而
3. TNC 在SAH 后脑组织中的表达
神经炎症是SAH的一个重要表现。SAH后炎性反应能迅速上调脑组织和脑动脉TNC。
SAH病人血清与脑脊液TNC相对于未破裂动脉瘤病人均有所升高,脑脊液TNC水平在SAH后升高,在72 h内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入院时SAH越严重、急性梗阻性
4. TNC 参与的信号通路
Toll 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TLR4)是一种识别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的模识别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类型细胞中表达。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时,许多具有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的内源性配体(包括血红素、纤维蛋白原、TNC等)可以激活TLR4。TLR4与两种不同的衔接蛋白:骨髓分化初级反应蛋88(MyD88)和Toll 受体相关干扰素激活剂相互作用,并激活两条平行信号通路,以启动调节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转录因子的激活基因。
TNC作为TLR4的配体之一,通过刺激TLR4,激活MyD88依赖性通路因子,包括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以及转录因子激活蛋白,而后者主要由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介导。TNC通过激活TLR4/NF-κB、TLR4/MAPKs两条信号通路产生或上调多种促炎细胞因子以及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活性氧化物等,参与SAH后神经炎症与神经元凋亡过程,并诱导EBI。值得一提的是,NF-κB、MAPKs两种转录因子同时又可以上调TNC的表达,通过这种正反馈机制产生的炎症反应进一步激活TLR4,从而加重EBI。
5. TNC 在EBI 中的作用
5.1 TNC诱导SAH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破坏和脑水肿
由BBB破坏而引发的脑水肿被认为是SAH后EBI的重要病理表现。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一种由炎症细胞因子和活性氧诱导的促炎介质,可降解脑微血管基底膜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如Ⅳ型胶原、
因此,为了评估TNC在SAH后EBI中脑水肿形成和BBB破坏中的作用,Fujimoto等通过一项小鼠SAH模型实验将TNC基因敲除,发现内源性TNC缺乏抑制SAH后MMP-9的诱导和内皮间紧密连接蛋白的降解,同时也防止SAH后脑水肿和BBB的破坏,这可能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三个主要MAPKs(JNK、p38和ERK1/2)失活有关;外源性TNC的治疗加重小鼠脑水肿和BBB破坏。这些结果为TNC参与并诱导SAH后BBB破坏及脑水肿的发生提供了有力证据。
5.2 TNC参与SAH后EBI中神经炎症
尽管SAH后EBI的机制非常复杂,但炎症被认为在EBI中起着关键作用。颅内动脉瘤破裂引发颅内压骤然的升高,随后出现短暂的全脑缺血。全脑缺血以及SAH后产生的红细胞分解产物可引起炎症反应的一系列级联反应,SAH后各种血液成分,包括
TNC 作为TLR4 的内源性配体之一,通过激活TLR4/NF- κB、TLR4/MAPKs两条信号通路产生或上调多种促炎细胞因子以及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IL-1β、IL-6、IL-8和IL-12)、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MP-9、环氧合酶和活性氧等[23]。这些促炎细胞因子能够协调免疫细胞,进而发挥炎性效应。NF-κB、MAPKs两种转录因子同时又可以上调TNC的表达,通过这种正反馈机制产生的炎症反应进一步激活TLR4,进一步加重EBI。
5.3 TNC参与SAH后EBI中神经元凋亡
参与SAH后神经凋亡的途径有很多,包括凋亡受体、caspase依赖或非依赖以及线粒体途径等。研究表明,神经元凋亡同样是EBI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项大鼠实验研究使用甲磺酸
但是,TNC的诱导物有很多,为了更准确地确定TNC是否导致SAH后神经元凋亡,Liu 等发现敲除TNC 基因可抑制SAH后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凋亡,提示SAH后诱导的TNC上调与caspase依赖的神经元凋亡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并且这一过程至少部分是由TLR4/NF-κB/IL-1β和IL-6信号转导通路介导。因此,TNC诱导SAH后BBB的破坏和脑水肿以及神经炎症、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广泛参与了SAH后EBI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 降低TNC 的表达的临床意义
TNC作为炎性因子,由炎症介导表达,同时本身又可以诱导炎症反应,因此一些抗炎药物可以降低TNC 的表达,例如类固醇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
研究报道,西洛他唑能够抑制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TNC的诱导,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环磷酸
临床研究发现,动脉瘤性SAH应用高剂量西洛他唑治疗,抑制TNC变异体水平的升高,并防止迟发性脑缺血和慢性分流依赖型脑积水的发展,从而改善临床结果。但相关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多为小规模回顾性研究,因此,仍需要进行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效应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血管转化酶抑制剂,可能会阻断
来源:刘思江,唐晓平,赵龙,等.肌腱蛋白C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4,29(10):620-623+628.DOI:10.13798/j.issn.1009-153X.2024.10.01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