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ASCO GU 华音扬世 | Fexagratinib为转移性或不可切除尿路上皮癌患者带来治疗新希望
2025-03-18
关键词: 2025 ASCO GU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讨会(ASCO GU)于2月13日至15日在旧金山召开,旨在向全球肿瘤学者传递国际泌尿肿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本届ASCO GU壁报环节,来自我国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卞晓洁教授带来了两篇关于Fexagratinib在中国转移性或不可切除尿路上皮癌(U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医脉通现编译如下,以飨读者。


Abstract 789:

一项针对存在FGFR突变(FGFRa)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UC)患者的II期研究:Fexagratinib联合替雷利珠单抗的疗效与安全性1


研究背景


当前许多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患者无法耐受铂类化疗方案,急需替代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可使部分患者得到获益。基于FGFRa可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浸润淋巴细胞,从而调节对ICIs的反应。因此,FGFR抑制剂联合ICIs治疗此类患者或可带来额外获益。


Fexagratinib(AZD4547)是一种强效且具有选择性的FGFR抑制剂,对于FGFRa阳性的mUC患者,该药物已显示其抗肿瘤活性。替雷利珠单抗是一种PD-1抑制剂,在中国获批治疗mUC。该II期研究(NCT05775874)旨在评估Fexagratinib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对FGFRa阳性、一线治疗不耐受或拒绝铂类化疗的mUC患者的疗效。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UC患者。患者接受Fexagratinib(80mg,每日两次)联合替雷利珠单抗(200mg,每三周一次)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评估客观缓解率(ORR)。详细研究方案见图1。


图片1.png


图1 研究方案


研究结果


研究人群


截至2024年8月10日,26例患者接受了联合治疗,其中大多数患者既往未接受过治疗。57.7%为男性患者,中位年龄68.5岁,86%的患者ECOG为1分。9例患者存在FGFR3突变或融合,24例患者存在FGFR3过表达。在22例可评估PD-L1表达状态的患者中,86.4%患者为阴性(CPS<10)。详细基线特征见下表1。


表1 基线特征

 表1.png


疗效


在24例可评估的患者中,9例(37.5%)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表2)。


表2 根据RECIST 1.1评估的肿瘤缓解情况


表2.png


在FGFR3过表达但无突变/融合的患者中,ORR为37.5%(6/16)(表3)。


表3 亚组的肿瘤缓解情况

表3.png


 *2例患者未进行基线后评估,因此无法评估肿瘤缓解情况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3个月(95%CI:2.7-8.2)(图2)。


图2.png


图2 PFS的KM曲线(全分析集)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5.9个月(95%CI:3.7,NA)(图3)。

 

图3.png

图3 DoR的KM曲线(全分析集)


截止研究结束日期,有4例患者仍在接受治疗。


靶病灶大小相较于基线的最佳变化百分比情况见下图4。


图4.png


图4 靶病灶大小相较于基线的最佳变化百分比

*1例患者未评估基线情况


安全性


联合治疗方案安全性总体可控。12例(46.2%)患者发生了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大多数不良事件是可逆的。23%患者出现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除了1例患者出现眼部疾病,没有其他导致治疗中断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TEAE),也未报告与治疗相关的死亡(见表4)。


表4 与Fexagratinib或替雷利珠单抗相关,发生率超过20%的TEAE

 表4.png


研究结论


Fexagratinib联合替雷利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耐受性良好,安全性特征与两种药物的既往报道相符。总体而言,不良反应在可控范围内。联合治疗方案在FGFR3过表达但无突变/融合或PD-L1阴性的患者中也展示了良好的疗效。考虑到该方案可能在FGFR3 mRNA过表达和FGFR3突变患者中有更大获益,因此仍需进一步探索。


Abstract 790:

Fexagratinib对于转移性或不可切除尿路上皮癌且存在FGFR突变的中国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2


研究背景


Fexagratinib(AZD4547)是一种具有选择性且强效的泛FGFR抑制剂,在FGFRa的mUC患者中展示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然而该药物在中国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可知。一项在中国进行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FGFRa(其中包括FGFR单核苷酸变异、融合和扩增)在UC患者中发生率达30.5%。


在该研究(NCT05086666)启动时,中国仍未批准任何选择性FGFR抑制剂,患者对于精准治疗仍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该研究是Fexagratinib首个针对中国患者的II期研究,旨在评估Fexagratinib在FGFRa且既往接受过治疗的中国mU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FGFR3突变(包括通过NGS检测到的激活突变或融合),且既往至少一线治疗失败或不耐受铂类化疗的mUC患者。研究方案详见图1。


图1 研究方案.png

 图1 研究方案


患者接受Fexagratinib(每日两次,80mg),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无法耐受。主要研究终点是根据RECIST v1.1评估的ORR。从第1周期第1天起至第18周,每6周进行一次肿瘤评估的扫描(CT或MRI)第19周起,每9周进行一次。安全性评估基于不良事件(AE)的发生情况、生命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以及ECOG PS。


研究结果


基线特征


截至2024年6月14日,该研究共纳入35例患者,其中80%为男性,中位年龄为66岁(41-86岁)。86%的患者ECOG PS≤1,43%的患者肌酐清除率<60mL/min,66%的患者既往接受过≥1线治疗,66%的患者既往接受过免疫治疗。40%的患者原发肿瘤部位在上尿路,26%的患者发生了肝转移。患者基线特征详见表1。


表1 基线特征


表1.png


疗效


在32例可评估的患者中,9例经确认部分缓解以及2例未确认的部分缓解,总体缓解率为34%(95%CI,18.6%-53.2%)。在27例FGFR3突变的患者中,10例(37%)至少达到一次部分缓解。在15例接受免疫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中,5例(33%)经确认部分缓解。


经RECIST v1.1评估的肿瘤缓解情况详见表2。


表2 经RECIST v1.1评估的肿瘤缓解情况

表2.png


*经确认的缓解是指在最初观察到缓解后的4-6周内,再次进行影像学检查得以确认。


在可评估数据集中,靶病灶的大小相比于基线的随时间变化百分比详见图2。


图2.png


图2 靶病灶的大小相比于基线的随时间变化百分比(可评估数据集)


在可评估数据集中,靶病灶的大小相比于基线的最佳变化百分比详见图3。


图3.png


图3 靶病灶的大小相比于基线的最佳变化百分比(可评估数据集)

*2例患者因无基线值,未展示


mPFS为3.6(2.8,6.1)个月。PFS的KM曲线详见图4。


图4.png


图4 根据研究者以及IRC评估PFS的KM曲线(全分析集)


安全性


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为贫血(40%)、指甲异常(40%)、高磷酸血症(37%)和低钠血症(34%)。发生率≥20%的TRAE详见表3。


表3 发生率≥20%的TRAE(N=35)


表3.png


研究结论


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我国mUC患者中,Fexagratinib总体耐受性良好,未见新的安全性事件。疗效与既往针对西方人群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尤其是在FGFRa且既往接受过免疫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中显示出更大获益。



参考文献:

1.Xiaojie Bian,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exagratinib (Fexa) in combination with tislelizumab (T) in a phase II study of patients (p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urothelial carcinoma (mUC) harboring FGFR alterations (FGFRa). 2025 ASCO GU.Abstract Number 789.

2.Xiaojie Bian,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exagratinib (Fexa) in Chinese patients (pts) with metastatic or unresectable urothelial carcinoma (mUC) harboring FGF receptor (FGFR) genetic alterations. 2025 ASCO GU.Abstract Number 79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