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尿酸治疗对痛风、高尿酸血症死亡率影响如何?Meta分析重磅呈现
2025-03-15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代谢紊乱疾病,易引发痛风,两者不仅在肌肉骨骼方面有显著表现,更与心血管疾病(CVD)密切相关,成为死亡率上升的重要潜在因素之一。降尿酸治疗(ULT)旨在降低血清尿酸水平,进而减少痛风发作的频率与严重程度。其中,别嘌呤醇作为常用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研究。此外,非布司他、促尿酸排泄药等其他ULT药物也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治疗手段对患者长期健康结局尤其是死亡率的影响,仍存在诸多争议与不确定性。


本文通过meta分析研究了ULT与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全因死亡率和CVD特异性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临床实践和后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设计

本meta分析最终筛选纳入11项研究,其中全因死亡率分析涉及38396名ULT使用者和47530名对照者;CVD特异性死亡率分析涉及18878名ULT使用者和23054名对照者。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估分数在6-8分之间,表明质量处于中高水平。


研究结果

全因死亡率结果

研究发现,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接受ULT治疗后,全因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未接受ULT治疗者(HR=0.783,95%CI=0.702-0.874,p<0.001)(图1)。


12.png

图1: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比的荟萃分析


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ULT治疗可显著降低痛风患者(HR=0.814,95%CI=0.693-0.957,p=0.012)和高尿酸血症患者(HR=0.757,95%CI=0.667-0.859,p<0.001)全因死亡风险。


单独分析ULT和别嘌呤醇干预者,与未干预者相比,两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均降低:ULT干预者HR=0.651,95%CI=0.520-0.816,p<0.001,别嘌呤醇干预者HR=0.836,95%CI=0.731-0.957,p=0.009。


CVD特异性死亡率结果

总体上,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接受ULT治疗后,CVD特异性死亡率虽有降低,但与未接受ULT治疗者相比,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HR=0.863,95%CI=0.683-1.091,p=0.217)(图2)。


1.png

图2: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特定死亡风险比的荟萃分析


分层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中,ULT治疗显著降低CVD特异性死亡率(HR=0.872,95%CI=0.796-0.955,p=0.003);而痛风患者中未观察到显著降低(HR=0.676,95%CI=0.296-1.544,p=0.353)。


与非干预者相比,ULT干预者CVD特异性死亡风险显著下降:不包括别嘌呤醇干预HR=0.663,95%CI=0.450-0.978,p=0.038;别嘌呤醇干预HR=1.062,95%CI=0.770-1.466,p=0.713。


研究讨论

本研究中,ULT显著降低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全因死亡率(HR=0.783,95%CI=0.702-0.874,p<0.001),这可能源于ULT缓解了慢性炎症。慢性炎症是多种不良健康结局的重要诱因,ULT降低尿酸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同时,高尿酸血症相关的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障碍在慢性疾病发生中起关键作用,ULT改善这些病理状态,增强血管健康,降低死亡风险。别嘌呤醇降低全因死亡率的良好疗效也凸显了其在痛风或高尿酸血症临床治疗中的关键地位。


ULT在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显著降低了CVD特异性死亡率,在痛风患者中无显著效果,这表明ULT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在高尿酸血症未进展为痛风阶段更明显,早期干预或可预防痛风及CVD恶化。而痛风患者可能因疾病严重程度和复杂的并发症,削弱了ULT的心血管益处。因此,未来研究需着重关注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分层分析,深入探究不同人群中ULT对心血管死亡率的影响。


总结

本meta分析证实ULT可显著降低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全因死亡率,凸显其提升患者总体生存率的临床潜力。然而,别嘌呤醇对CVD特异性死亡率无显著影响,表明其作用机制复杂,仍需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支持ULT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管理中的应用,临床医生应重视患者的生存获益。同时,鉴于ULT对CVD特异性死亡率的复杂情况,需综合管理心血管风险因素。总体而言,本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也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强调早期干预高尿酸血症对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性,期待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对ULT的认识与应用。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