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皮肤病治疗领域,传统治疗手段存在诸多局限,而靶向治疗正逐渐成为焦点。《皮肤病靶向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的发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指导。这份共识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组织专家制定,结合了国内外研究数据、临床指南以及中国患者的特点,对皮肤病靶向治疗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阐述。
一、靶向治疗:皮肤病治疗的新曙光
靶向治疗是利用生物制剂及小分子靶向药物,精准作用于疾病特有的发病机制和通路,从而实现高效治疗。与传统药物相比,它具有特异性强、毒性小、疗效精准明显以及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这一治疗方式的出现,为皮肤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尤其是那些复杂及难治性皮肤病患者。
二、共识亮点:精准指导,引领前沿
(一)多疾病覆盖,全面解析
共识涵盖了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大疱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皮肤肿瘤、皮肤血管炎等多种常见及复杂的皮肤病,对每种疾病的靶向治疗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治疗参考。
(二)推荐分级,科学规范
依据国内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批适应证情况、已发表的指南/共识、临床或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及专家临床经验,对推荐使用的靶向药物进行了分级。推荐等级A表示具有高质量证据支持,推荐程度强;推荐等级B表示具有良好证据支持,推荐程度中等;推荐等级C表示具有较弱证据支持,推荐程度弱。这种分级方式有助于医生根据证据强度和临床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三)紧跟前沿,纳入新药
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新的靶向药物不断涌现。共识及时纳入了这些新药,如治疗斑秃的利特昔替尼、治疗1型神经纤维瘤病的
三、各类皮肤病靶向治疗:精准出击,各显神通
(一)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表1 治疗斑块状
银屑病:目前研究明确IL-23/Th-17轴在银屑病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多种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应运而生。
(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表2 治疗
药物性皮炎:多数重症
特应性皮炎:新型靶向药物在中重度患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慢性
(三)大疱性皮肤病
1.
2.大疱性类天疱疮:RTX、度普利尤单抗、OMZ等药物在难治性大疱性类天疱疮治疗中均有应用,且针对不同机制的新生物制剂临床试验已逐步开展,为难治性患者带来新希望。
3.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TX对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治疗后反跳的患者可能更敏感,以淋巴瘤及
(四)结缔组织病
表3 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已有多种靶向药物获批,如
硬皮病:
皮肌炎:在难治性病例中,RTX、
(五)皮肤肿瘤
表4 治疗黑色素瘤的靶向药物相关信息
黑色素瘤:多种靶向药物显著改善了转移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如PD-1抑制剂(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多种靶向药物如
表5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不同靶向药物适应证、推荐剂量和缓解率
3.
(六)皮肤血管炎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IL-5Rα抑制剂(美泊利单抗)、抗CD20单抗(RTX)、抗IgE单抗(OMZ)等可用于传统治疗反应较差或不能耐受的患者,不同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推荐等级不同。
巨细胞动脉炎:IL-6抑制剂(托珠单抗)被FDA和EMA批准用于成人巨细胞动脉炎患者,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推荐用法为皮下注射,每周1次,162mg/次,临床研究显示每周注射方案在预防复发方面更有效。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RTX常用于诱导GPA临床疾病缓解以及严重GPA的维持治疗,FDA、EMA均已批准该药联合激素治疗2岁及以上严重活动性GPA患者。此外,avacopan(C5a受体抑制剂)也已获批用于联合标准治疗的成人严重活动性GPA,但我国及欧洲尚未批准。
坏疽性脓皮病:传统药物治疗仅对部分患者有效,近年来,针对发病过程中重要细胞因子及相关免疫通路的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逐渐应用,取得一定疗效,包括TNF-α抑制剂、乌司奴单抗、IL-17抑制剂等,但多数药物证据级别较弱,用法用量也无统一规范。
Sweet综合征:系统使用激素是一线用药基础,近年来,依那西普、IFX和ADA等TNF-α抑制剂,阿那白滞素(IL-1拮抗剂)和RTX等对于难治性Sweet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其他血管炎性皮肤病:包括结节性多动脉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七)其他皮肤病
斑秃:JAK抑制剂可下调JAK-STAT通路,预防和治疗斑秃。
红细胞生成性原
1型神经纤维瘤病:司美替尼是首个获批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适用于2岁及以上儿童和3岁及以上伴有症状、无法手术的丛状神经纤维瘤患者,通过抑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中的MEK酶,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化脓性汗腺炎:ADA是目前唯一经FDA批准用于HS治疗的生物制剂,多国指南推荐为中重度HS常规治疗失败后的一线生物制剂。我国尚无批准用于治疗HS的生物制剂或小分子靶向药物,均为超适应证使用,需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其他靶向药物如TNF-α拮抗剂、IL-17拮抗剂等已陆续有临床应用,部分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四、未来展望:持续探索,砥砺前行
《皮肤病靶向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为皮肤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全面、科学、权威的指导。然而,皮肤病靶向治疗领域仍在不断发展,新的靶点和药物不断涌现。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积累更多的用药经验,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皮肤病的治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同时,临床医生应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