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是常见的足部骨折。第五跖骨基底部有坚厚的筋膜包裹,另有第三腓骨肌、腓骨短肌肌腱环绕足部并附着在第五跖骨基底部粗隆部,附着的第三腓骨肌、腓骨短肌肌腱都比较薄弱,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肌肉牵拉导致撕脱性骨折,即使发生骨折,因环绕有薄弱的肌腱也不易发生严重移位。教科书及骨科专业参考书对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石膏托固定3~4周后下地功能锻炼。但可能与床位使用率有关,近些年临床上对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多采取住院手术治疗,有的医院甚至已将手术作为常规的方法。因此,有必要对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提出意见。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由直接暴力损伤所致的可能性很小,一般都是患肢的足踝扭伤后局部疼痛肿胀摄片时发现,骨折的机制尚不清楚,也难以模拟出骨折的模型。骨折后一般仅轻度移位,因基底部粗隆有薄弱的腓骨短肌肌腱附着,X线片诊断时常被误以为是撕脱性骨折。因此,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可能是因扭伤导致的间接暴力所致的骨折。但因周围有坚厚的筋膜及肌肉包裹,一般不发生严重的、较大的移位,临床上可不必石膏固定,嘱患者直接试穿系鞋带的平底皮鞋负重(系鞋带的平底皮鞋相当于简单的石膏托)即可,早下地可能有较重的疼痛,若患者能耐受,一般1周后疼痛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早期负重可促进骨折很快愈合。如果患者耐受差就不能应用此法了,即便如此,若用石膏固定也不能绝对休息,从石膏固定开始就应该进行功能锻炼或早期带石膏下地负重功能锻炼(建议告知患者:骨科功能锻炼过程中疼痛和痛苦不可避免,患者应做好心理准备),固定时间也不能超过3周。临床中我们遇到1例患者石膏固定后因惧怕疼痛,3个月没有功能锻炼和下地负重,骨折难以愈合,导致足踝部骨萎缩,1年后经功能锻炼才恢复,这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非手术治疗骨折部位可用软垫加压骨折部位以减少分离,不加软垫也无关大局,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后,即使稍有移位的骨折愈合隆起亦不影响足部的功能。如果一定要手术,只能用小螺钉内固定,不可用克氏针内固定,因为克氏针固定会影响功能锻炼程度,这是下肢足踝下地负重的大忌。综上所述,手术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有过度手术之嫌。
作者:临床骨科杂志2024年12月第27卷第6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