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管理:诊疗要点解析|临床必备
2025-02-21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语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早期可无症状,临床常见为乏力和皮肤瘙痒等症状。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对其预后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PBC的诊疗要点,以供参考。

 

PBC的临床特征

 

早期PBC患者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乏力和皮肤瘙痒是PBC症状期常见临床表现,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出现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的一系列并发症,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以及肝性脑病等。

 

 图片1.png

 

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是诊断PBC的特异性标志物,尤其是AMA-M2亚型,诊断本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达90%~95%。鉴于其高度疾病特异性,胆汁淤积患者的AMA血清学阳性足以确诊PBC,而不需要进行肝活检。约30%的PBC患者和高达50%的AMA阴性患者,具有可检测到的PBC特异性抗核抗体(ANA)滴度,特别是抗sp100和抗gp210,有助于AMA阴性者的诊断。

 

PBC患者胆管影像学检查通常无明显异常,但怀疑PBC的患者应进行腹部超声或MRCP检查排除肝外胆汁淤积因素和肝脏肿瘤。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 TE)或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 MRE)可判断肝脏硬度,可用于评估PBC患者的分期。

 

PBC的诊断

 

PBC的诊断需依据生物化学、免疫学、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进行综合评估。满足以下3条标准中的2条即可诊断:(1)存在胆汁淤积的生物化学证据(主要是ALP和GGT升高),且影像学检查排除了肝外或肝内大胆管梗阻;(2)AMA/AMA-M2阳性,或其他PBC特异性自身抗体(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阳性;(3)组织学上有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和小胆管破坏的证据。

 

 图片2.png

图1 慢性胆汁淤积下PBC的诊断

 

PBC的治疗

 

一线治疗

 

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s, UDCA)是PBC的一线治疗药物,推荐剂量为13~15 mg·kg-1·d-1,分次或一次服用。研究表明UDCA可以改善PBC患者生化指标、延缓疾病进程,并延长无肝移植生存期。

 

图片3.png

 

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UDCA治疗中获得相同程度的益处,多项研究表明,根据患者诊断时的年龄、种族和组织学分期,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年龄较小、治疗开始时已存在晚期纤维化(3/4期)和男性与对UDCA的生化应答较差相关。多种标准可评价UDCA治疗后生物化学应答(表2)。

 

二线治疗


对于UDCA生化应答不佳的患者长期预后差、生存率低,需考虑二线治疗。对UDCA生化应答不佳患者(非失代偿期),可联合奥贝胆酸(Obeticholic acid,OCA)治疗,剂量为5~10 mg/d;也可联合苯扎贝特(400 mg/d)或非诺贝特(200 mg/d)治疗。

 

肝移植


PBC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腹腔积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肝性脑病),且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15分,或Mayo风险评分>7.8分,可考虑行肝移植。另外,严重的顽固性瘙痒也是肝移植的特殊指征。

 

对症治疗


➤瘙痒

胆汁酸螯合剂考来烯胺是治疗瘙痒的一线药物;如果患者不能耐受考来烯胺,可试用二线药物利福平

➤乏力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乏力的管理主要基于评估和治疗潜在促发因素,如贫血睡眠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等。由于瘙痒在晚上和夜间更常见,因此建议对其进行有效治疗以确保睡眠。

➤眼干、口干

对于合并干眼症的患者首选人工泪液。有口干和吞咽困难者,可尝试非处方性唾液替代品,如保湿漱口水、口腔喷雾剂等。如仍有症状者,可使用胆碱能药物如毛果云香碱或西维美林等。

 

参考文献:

[1] Trivella J, John BV, Levy C.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Epidemiology,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Hepatol Commun. 2023 Jun 2;7(6):e0179.

[2] 尤红,段维佳,李淑香,等.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01):35-41.

[3] 王宪波.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4,40(09):1757-176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