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流产,竟然是这个原因!| 妇产365问​
2024-12-30 来源:医脉通健康关爱中心
关键词: 反复流产

本期要点 


1. 我国人群不孕不育的现状

2. 引起反复流产、反复种植失败的原因可分为几类?


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发病率为3%-4%。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影响怀孕因素逐渐增多,包括不健康饮食、生活方式,以及环境污染、手机电脑辐射等,使发病率越来越高。
近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不孕不育发病率已经接近14%-15%,其中男性因素占40%左右,女性因素占40%,其余20%属于双方因素。


而常见的引起反复流产、反复种植失败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易栓症(血栓前状态)


是由于体内凝血因子的数量、功能等发生异常,导致体内高凝的状态。


二、染色体异常 


包括夫妇染色体异常和胚胎的染色体异常,研究发现,3%~8%的反复流产夫妇中至少有一方存在染色体异常,其中92.9%为结构异常,少部分为数目异常。胚胎染色体异常是造成自然流产的常见原因,流产发生的越早,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越高。


三、解剖因素 


包括先天性解剖异常和获得性解剖异常。子宫先天性异常患者占反复流产患者的8.4%~12.6%,包括纵隔子宫、双角子宫、弓形子宫、单角子宫、双子宫、子宫发育不良和先天性子宫颈机能不全等。女性获得性生殖道解剖异常主要有Asherman综合征、子宫颈机能不全、子宫肌瘤等。Asherman综合征导致流产的原因可能与受损的子宫内膜蜕膜化不良、导致胎盘形成障碍有关,且发生率随刮宫次数增加而增加。


四、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疾病与自然流产的发生密切相关。与自然流产有关的内分泌异常主要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黄体功能不全、高泌乳素血症(HPRL)、甲状腺功能异常、糖代谢异常等。


五、感染因素   


在反复流产病因中感染因素筛查的价值目前争议较多,研究认为早孕期细菌性阴道病与中孕期流产及早产相关,早孕期反复流产与细菌性阴道病的相关性证据不足。


虽有研究表明,慢性子宫内膜炎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浆细胞基质浸润、种植相关基因表达改变有关,可导致不孕、反复种植失败,增加反复流产发生率(10%~27%),但尚缺乏足够的证据。


六、男方因素 


如男方的少精、无精、精子活力弱等因素。


七、免疫学因素


包括自身免疫学因素和同种免疫因素。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自身免疫异常与反复流产的关联密切。


常见的与自然流产等不良妊娠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抗磷脂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硬化症等。


而同种免疫主要是指目前的研究热点-母胎免疫耐受失衡,有许多证据表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病与母胎免疫耐受失衡有关,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其中,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损害多系统的自身免疫疾病,是指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是一种明确的可以引起自然流产的疾病。


1.主要临床表现


1)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抗磷脂综合征最突出的临床特征,可累及任何脏器,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血管的种类和部位。


2)病态妊娠:胎盘血管血栓形成可导致胎盘功能不全,引起反复妊娠失败、胎儿生长受限、先兆子痫等等。


2.非特征性临床表现


1)血小板减少: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患者中发生血小板减少者可高达40%-50%。


2)神经系统受累:可表现为痴呆、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偏头痛、舞蹈症、癫痫、周围神经炎、重症肌无力等。


3)皮肤表现:真皮下小血管血栓形成网状青斑、皮肤坏死性血管炎、皮肤缺血致下肢溃疡、坏疽、发绀、疼痛性皮下结节。


4)心脏表现


5)与抗磷脂抗体相关的其他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网状青斑、皮肤溃疡、妊娠舞蹈症、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横断性脊髓炎等。


所以,对于反复流产、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需要排查的因素比较多,可首先就诊于生殖科,排除了生殖道解剖异常、感染因素、男方因素、染色体异常等原因,生殖科医生会建议来风湿免疫科筛查免疫因素。


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而且用药期间,需要监测药物剂量是否合适,指标是否好转,以及有没有带来副作用,祝大家好“孕”。


本期专家


微信图片_20241230105116.png

雷玲彦医师

河北省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

本科、硕士均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工作13年

2024年1月始就职于河北省妇幼保健院

2015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修肌骨超声

擅长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肌病、脊柱关节炎、痛风、抗磷脂综合征、骨性关节炎等常见风湿免疫科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肌肉骨骼超声诊断工作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获“抗疫先进个人称号”

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承担和参与省卫生厅、教育厅课题多项,参编著作1部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