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后,系统性、非神经性并发症很常见,影响不同的器官系统,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大影响。近日,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科学声明,旨在阐明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主要系统性并发症,综合现有文献和指南中的证据,弥补知识空白,并根据对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的解读,为临床管理提供建议。
发热
卒中后高热和发热是常见现象,可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原因引起。在卒中发作后72小时内,60%的AIS患者和90%的ICH患者会出现体温升高。处理卒中后发热具有挑战性,因为传统的退烧药可能对其无效。人们已经探索了表面冷却和侵入性血管内冷却方法,尽管在控制体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并未带来临床改善。虽然单纯的发热治疗并没有显示出明确的临床获益,但基于方案的发热管理的监测和干预是QASC试验的主要方面,显示了总体结果的改善。最近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INTREPID(脑损伤患者发热预防的影响)于2022年5月完成了患者入组,结果尚未公布。我们建议在发热控制方面遵循目前美国心脏协会关于AIS、
卒中相关肺炎(SAP)
近十分之一的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肺炎。肺炎是早期卒中死亡的主要原因,会恶化卒中预后,并增加卒中复发风险。系统预防性抗生素的随机对照试验在预防肺炎或改善临床结果方面无效。
口腔保健
卒中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不佳的患病率较高,包括牙龈炎、
尿路感染
卒中住院患者的尿路感染总发病率为10%,是最常见的卒中后感染之一。卒中后尿路感染增加了住院时间和护理费用,并延迟康复。多种共同因素会增加卒中后尿路感染风险,其中最常见的是留置尿管。卒中严重程度越高、年龄越大、女性和尿潴留也会增加尿路感染风险;而先前存在的合并症,例如前列腺肥大、脱垂或尿失禁等合并症,也会进一步加剧尿路感染风险。卒中引起的免疫抑制和使用导尿管可能会增加尿路感染的严重程度,导致前列腺炎、肾盂肾炎和尿路
图1 卒中后发热诊断调查及处理的建议框架
呼吸道并发症
静脉血栓栓塞
卒中患者
呼吸障碍
卒中患者有患肺炎、
图2 基于危险分层的卒中后急性肺栓塞管理建议框架
胃肠道并发症
卒中后吞咽障碍很常见,这会增加肺炎和营养不良的风险,同时降低卒中幸存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缺乏有效的卒中相关吞咽困难治疗方法,治疗主要围绕早期识别、饮食调整或通过替代方式进行营养支持。卒中患者入院后尽快进行吞咽困难筛查(DS),如果患者的神经系统状态发生变化,则应重新筛查。未通过DS的患者需要由语言病理学家进行正式的吞咽困难评估,语言病理学家将根据其临床判断进行床旁临床评估或工具评估。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有关卒中相关吞咽困难的风险以及饮食调整或禁食状态的必要性的教育,可以帮助管理期望并减轻与饮食限制相关的痛苦。
营养支持
目前关于卒中后营养支持的AIS指南主要基于多中心FOOD试验,并建议所有卒中患者在入院后7天内开始饮食。他们还建议,对于无法安全吞咽的患者,在卒中后一周内开始鼻胃喂养,对于预计会出现长期吞咽困难(>2-3周)的患者,则过渡到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我们建议采用共识驱动的方法来决定PEG放置,因为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深远影响,并且临床获益不确定。共同决策至关重要,应优先考虑患者的偏好和价值观,以维护其尊严和主动权。最近开发的预测工具可以辅助临床判断,评估PEG放置后的整体临床恢复和死亡率,从而帮助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胃肠道出血
急性卒中后胃肠道出血(GIB)相对少见,据报道发病率为1.3%至5%,但对卒中护理和结果有重大影响。它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或停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或诱发促凝状态,增加梗死扩大、卒中复发或VTE的风险。卒中后GIB的管理需要多学科方法。美国胃肠病学会建议对大多数急性上消化道GIB患者进行早期内窥镜检查(24小时内),对疑似下消化道GIB患者进行24至36小时内
卒中后便秘和腹泻很常见。便秘更为频繁,可能是因为卒中后无法活动、饮食变化、药物和结肠运动的神经元调节受损。鼓励活动、避免使用具有抗胆碱能特性的药物,以及使用大便软化剂是一些常用的策略。结构化的排便计划和护士主导的排便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这些患者的排便。住院的卒中患者也容易发生院内腹泻。原因包括某些药物、感染和肠内喂养。发烧、下腹部疼痛/痉挛和白细胞增多提示有感染性结肠炎。接触抗生素的住院患者易患艰难梭菌结肠炎。严重腹泻可能导致容量耗竭和电解质异常,但其对临床卒中恢复的影响尚不清楚。
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FI)是卒中患者常见的、令人痛苦的症状,并且经常与尿失禁共存。上厕所困难、抗胆碱能药物、认知障碍、腹泻和便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卒中后出现FI。治疗同时出现的腹泻、便秘和粪便嵌塞很重要,同时还要保持肛周皮肤卫生并使用屏障修护霜来防止皮肤破损。FI往往是卒中幸存者中未发现的问题。提高护理人员对FI的认识并对所有卒中患者进行FI筛查是卒中护理的重要内容(图3)。
图3 卒中住院患者肠动力和FI功能障碍的建议方法
肾脏和泌尿系统并发症
肾脏疾病和卒中有共同的危险因素,许多急性卒中患者都有已知或新发肾脏疾病。据报道,卒中后急性肾损伤(AKI)的总体发生率接近20%。尽管只有少数患有AKI的卒中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但卒中后AKI与死亡率和残疾率增加、心脏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延长独立相关。现有的AKI管理指南,建议监测
尿失禁和尿潴留
尿失禁可能是卒中后出现的新症状,也可能加剧先前存在的排尿控制困难,影响近一半的急性卒中患者。尽管卒中后尿失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但有些患者仍然难以控制膀胱。
我们建议对每一位住院的卒中患者进行尿失禁和尿潴留筛查。膀胱扫描显示排尿后残余尿量>150cm3表示排尿不完全。详细的评估应探索认知意识、沟通能力和如厕设施的使用情况,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最好避免留置导管,以防止导管相关尿路感染。必要时,导管插入必须是无菌的,并进行适当的导管护理。尿动力学研究和抗毒蕈碱药物或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对这些患者的益处有限。膀胱训练等行为技术和护士主导的干预措施(如定时排尿、排尿后残余监测和间歇性导尿)可能是有效的。提高认知意识和早期活动能力、改善如厕机会和加强患者/护理人员教育的策略也可能有帮助。
图4 卒中后AKI筛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框架
护理过渡
只有少数研究系统地评估了现实生活中的住院后卒中护理协调模式。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开发有效的护理过渡模式,同时考虑到患者的需求、社会背景及其独特的脆弱性。使用跨学科团队、家访和远程医疗的务实创新策略的作用需要进一步评估,以减轻卒中后系统性并发症的影响并改善临床结果和患者的幸福感。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