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未完全阐明的慢性复发性的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肠道微生态及免疫紊乱相关。近十多年来,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证实了肠道微生态不仅参与IBD的发病,并已成为IBD潜在的干预和治疗靶点,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阐述肠道微生态与IBD的关系,制定《肠道微生态与炎症性肠病专家共识》将有助于增进对两者关系的理解,也为IBD的诊疗实践提供依据。
一、肠道微生态在IBD发病中的作用
【陈述1】 肠道微生态包括肠道中的细菌群、真菌、病毒及其代谢产物,肠道微生态紊乱在IBD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推荐等级】A级
【陈述2】 不同分型、分期的IBD患者间的肠道微生态存在差异。
【推荐等级】A级
【陈述3】 肠道微生态不仅参与了肠道的生物、化学、免疫屏障,同时也影响机械屏障,进而协同参与IBD的发生。
【推荐等级】A级
【陈述4】 肠道菌群通过相关信号途径参与IBD的癌变过程。
【推荐等级】B级
【陈述5】 IBD合并肠道机会性感染风险可能与肠道微生态紊乱有关。
【推荐等级】A级
【陈述6】 传统药物可以通过改变IBD患者肠道微生态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肠道微生态可能对
【推荐等级】B级
【陈述7】 生物制剂可以改变IBD患者肠道微生态,两者在治疗上有一定的相互作用,用药前肠道微生物组学分析对预测生物制剂疗效有一定作用。
【推荐等级】B级
二、益生菌在IBD治疗中的作用
【陈述8】 益生菌联合
【推荐等级】B级
【陈述9】 益生菌对
【推荐等级】A级
【陈述10】 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术后储袋炎(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的发生和复发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推荐等级】B级
【陈述11】 益生菌可用于治疗缓解期IBD患者消化不良及
【推荐等级】A级
三、肠菌移植在IBD治疗中的作用
【陈述12】 推荐合并难治性复发
【推荐等级】A级
【陈述13】 肠道FMT可考虑作为轻中度UC诱导缓解治疗的辅助方案,以重塑肠道微生态;其频率和疗程目前尚缺乏明确建议。
【推荐等级】B级
【陈述14】 肠道FMT对于重度UC和CD的诱导缓解与维持缓解的疗效证据均不充分。
【推荐等级】A级
【陈述15】 肠道FMT辅助治疗UC无效或病情加重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等级】A级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