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罕见真菌感染:一例免疫功能正常女性Talaromyces amestolkiae肺感染的诊治之旅
2024-11-25

本文报告了一例38岁女性因子宫肌瘤手术前常规胸部CT扫描意外发现双肺感染的病例。该患者最终被诊断为由Talaromyces amestolkiae(蓝状菌属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并成功治疗。


患者,女性,38岁,因子宫肌瘤拟行手术治疗。术前胸部CT检查意外发现双肺上叶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界不清(图1)。


1732526732124801.jpg

图1 双肺上叶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界不清

患者无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职业为办公室文员,对海鲜和芒果过敏,否认有糖尿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恶性肿瘤或HIV等合并症。2023年3月,患者因妇科手术住院期间曾接受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出院后未继续使用抗生素。2023年11月复查胸部CT,显示双肺上叶病变进展(图2)。


1732526773365475.jpg

图2 入院前1周CT显示双肺上叶病变进展


尽管患者无症状,门诊以双侧细菌性肺炎给予莫西沙星治疗,但一周后复查胸部CT未见明显改善,遂收入院进一步检查。


入院检查及治疗


入院后,患者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HIV检测、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痰培养及痰抗酸杆菌检测均正常。支气管镜检查显示双侧支气管中等量粘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培养、病毒筛查等检测结果亦正常。BALF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mNGS)结果显示Talaromyces amestolkiae的丰度和序列数很高(图3)。


thorax-2024-221802-F2.large.jpg

图3 mNGS测序结果


出院时,患者被给予伏立康唑200mg,每12小时口服一次。治疗6周后,患者出现过敏皮疹,停用伏立康唑。未再接受其他抗微生物治疗。2个月后复查胸部CT,肺部病变显著改善(图4)。四个月后,肺部病变完全消失(图5)。


1732526820743363.jpg

图4 接受伏立康唑治疗2月后CT示病变缓解


1732526836331497.jpg

图5 接受伏立康唑治疗4月后CT示病变完全消失

讨论


Talaromyces属真菌于1955年被首次描述,而T. amestolkiae首次发现于2012年,存在于室内灰尘、空气、土壤及囊性纤维化患者肺部。目前对T. amestolkiae的认识相对有限,其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微生物培养、显微镜检查和PCR等传统方法。治疗经验亦较为稀缺。


本病例中,患者无已知免疫缺陷,挑战了Talaromyces感染主要影响免疫受损个体的传统观点。通过mNGS在BALF中检测到T. amestolkiae,并对抗真菌治疗有反应,表明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也可能发生T. amestolkiae引起的肺部感染。本病例显示,免疫能力正常的个体可以发展为肺T. amestolkiae感染,伏立康唑治疗可能是有效的。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