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最新研究提示,初次受伤后,齿状突骨折较髋部骨折的死亡率更高
2024-11-19 来源:医脉通

近日,在第39届北美脊柱学会年会上公布的研究显示,齿状突骨折患者在初次受伤后2年和4年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髋部骨折患者。


主要研究者,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脊柱外科中心的Ram Alluri博士等表示,本研究对比了齿状突骨折和髋部骨折患者的死亡率,强调了齿状突骨折患者的死亡风险更高,希望齿状突骨折患者可受到更多关注,并希望能通过干预来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一、研究简介


Alluri博士及其同事对加利福尼亚数据库的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并根据年龄、性别和种族对21994名髋部骨折患者和2217名齿状突骨折患者进行匹配。


研究人员以显著的合并症作为协变量对患者进行了多变量分析,并对比了两组患者在30天、60天、90天、6个月、1年、2年、3年和4年的死亡率。


研究显示,初次受伤后,老年齿状突骨折患者的2年死亡率显著高于髋部骨折患者(25% vs 10%);4年后的死亡率亦是如此(齿状突骨折 vs 髋部骨折:30% vs 20%)。


Alluri博士表示,进一步研究将着眼于临床医生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死亡风险。


二、齿状突骨折治疗


齿状突骨折可分为3型:Ⅰ型骨折在齿状突尖端,Ⅱ型骨折在齿状突底部,Ⅲ型骨折从齿状突基底部延伸至C2椎体。


怀疑齿状突骨折患者应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建议有临床指征的患者(如坠落后颈部后中线处急性疼痛),进行薄层或螺旋CT扫描。


对于齿状突骨折的治疗,需根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和患者年龄而定。对于无移位的I-III型齿状突骨折均推荐采用颈部外固定;对于II型和III型齿状突骨折合并齿突明显移位、齿突粉碎性骨折、寰枢椎不稳、外固定复位不良、无法耐受外固定者,推荐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Casey Tingle. Odontoid fractures yielded higher mortality risks after initial injury vs. hip fractures. Orthopedics.SOctober 08, 2024.
2.Miles ES, et al. Odontoid fractures portend higher mortality risk compared to hip fractures: A matched cohort analysis. Presented at: 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 Annual Meeting; Sept. 25-28, 2024; Chicago.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