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衰老是疾病的“温床”,人类的衰老可引起周围感觉器官结构的老化和功能障碍,前庭系统便是其中之一。既往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人类60岁时前庭末端器官的结构开始退化、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前庭功能障碍者跌倒的概率会增加12倍[1],无形中增加了上述人群的致残及死亡风险[2-4],也因此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们的重视。
2017年,学者们提出
既然“衰老”不可避免,当PVP出现在患者身上时,该如何优雅应对?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正确界定前庭系统的“衰老”,掌握老年前庭病的诊断标准
2019年Barany协会指出,同时满足a~d者,可诊断为PVP[5]。
a.慢性前庭综合征(持续时间至少3个月),并至少满足以下症状中的2项:①姿势不平衡或不稳感;②步态障碍;③慢性头晕;④反复跌倒。
b.轻度双侧外周前庭功能减退,并至少存在下列中的1项:①视频头脉冲(v-HIT)检查VOR增益(眼动速度/头动速度)降低,双侧均在0.6~0.8之间;②
c.年龄≥60岁。
d.不能用其他疾病更好地解释。
诊断水平想要更上一层楼?除了诊断标准,您要了解的还有这些
a.姿势不平衡或不稳感是指静态(如站着不动时)和(或)动态不平衡(如站起和打球等运动时)。
b.步态障碍包括步态不稳和(或)缓慢。
c.慢性头晕是指在头部运动、行走或直立时出现的症状。
d.反复跌倒是指1年内>1次的跌倒。
e.轻度双侧外周前庭功能减退是指前庭功能介于正常和
f.以60岁作为PVP的年龄界限是基于联合国对老年人的定义。
g.需注意多种疾病共病的情况,如老年人多发的
h.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苯二氮䓬类等)、摄入有毒物质(如酒精)可能会加重PVP患者的症状。患者的生活环境、人格特质将影响前庭症状导致的残疾的主观感觉。故应进行头晕残障量表(DHI)、心理状况等综合评估[5]。
“衰老”虽不可逆转,但疾病可以缓解!治疗方案大礼包,请查收
PVP作为新的疾病概念,有关其治疗的研究文献较少。结合其他慢性前庭外周病变和老年性失衡的研究,目前建议治疗以前庭康复治疗为主,联合药物、认知行为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及活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PVP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风险。具体治疗细则如下:
药物治疗
a.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常用于各种外周及中枢前庭功能失调的患者,通常一次6~12mg,一日3次饭后服用,足量足疗程给药3~6个月以上;
b.头晕合并焦虑
c.选择性5-羟色胺和
d.复方制剂
前庭康复治疗
在老年前庭功能障碍患者中,前庭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姿势和步态稳定性,进而减少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尚无专门针对PVP制定的康复治疗方案,但有明确证据表明,多种前庭康复模式均可提高老年前庭功能障碍患者的平衡性,并降低跌倒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庭功能减退患者应尽早实施前庭康复治疗。
为制定出个性化的前庭康复方案,医生首先需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查体,并对患者进行双温、vHIT、旋转试验以及心理测试等检查,对其VOR、前庭脊髓反射(VSR)等前庭功能进行基线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前庭康复方案,内容包括:凝视稳定性训练、平衡训练、习服训练、运动和耐力训练等,也可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进行康复(点击查看“
认知行为治疗(CBT)
PVP患者常合并焦虑抑郁,对跌倒和残疾的恐惧和担忧加重患者的症状和残疾。CBT是一种积极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减少其对跌倒的担心以及由此采取的不恰当的应对策略。针对PVP的CBT治疗研究较少,但CBT在治疗头晕疾病中的有效性已被证实,可用于合并焦虑抑郁或不良认知的患者[8]。
a.患者教育:作为CBT的基础部分在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应在疾病确诊后尽早开展;
b.脱敏练习:引导患者注意自身躯体、情绪及生理方面的变化,识别不正当的姿势控制及对正常姿势的过度矫正,通过脱敏练习来提高患者对不平衡感知的耐受力及减少自主高风险姿势策略;
c.放松疗法:对头晕时情绪及认知反应进行评估可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训练患者冷静客观面对头晕;
d.暴露疗法:经评估若患者存在害怕跌倒、社交恐惧、逃避等不良心理,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应用暴露疗法;
e.降低治疗目标:鼓励患者接受一定程度的头晕及跌倒风险,以防陷入焦虑-逃避的恶性循环。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