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若祎,韩欢,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疼痛科
慢性疼痛是一种使人衰弱的疾病。在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占全国总人口的35.9%。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功能状态,引发负性情绪,降低生活质量,给个人造成重大负担,同时也加重了社会的医疗负担,其社会成本甚至高于癌症、糖尿病或心脏病,每年因慢性疼痛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慢性疼痛是一种复杂的多维现象,由生理、心理和精神因素组成。疼痛灾难化是与疼痛最相关的心理影响因素,是对疼痛的负认知和情感反应。国外多项研究证实,疼痛灾难化对患者健康结局具有广泛的负面影响,包括增加疼痛程度、疼痛敏感性和身体残疾,引起治疗结果不佳,还有可能产生
1. 疼痛灾难化概述
疼痛灾难化被定义为在经历实际或预期的疼痛体验时一种夸大的消极心理定势,是一种消极的认知和情感应对方式,被认为是与疼痛最相关的心理影响因素。其具体包含3 个维度:沉思(个体过度注意疼痛而不能控制其经常性思想)、放大(个体倾向于夸大预期的不良后果)和无助(个体对控制病情感到绝望)。
相关研究及临床数据表明,疼痛灾难化的发生机制与一系列可以调节伤害感受性过程的因素有关,如与中枢神经系统敏感相关的下丘脑—垂体轴的失调;内源性阿片途径的作用的失调;与疼痛情感方面相关脑区激活的增加;以及大脑默认模式网络功能连接的改变。疼痛灾难化的影响因素诸多。国外学者对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灾难化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疼痛灾难化受性别、年龄、种族、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疼痛程度、疼痛诊断、抑郁、焦虑、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影响。
国内学者近3年来对此也进行了相关研究。邓诗裔等发现
2. 疼痛灾难化与不良健康结局
2.1 对功能状态的影响
根据躲避恐惧模型,疼痛灾难化可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过程,导致患者出现逃避行为和对身体感觉的过度警惕,减少或避免进行身体活动,进而出现残疾和肌肉废用性萎缩,直接影响行为、功能和生活质量。众多研究显示,在
Terradas-Monllor 等对60 例因晚期膝骨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其收集了患者术后1 周及1、3、6 个月的疼痛灾难化评分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WOMAC)等功能状态相关资料,结果显示患者的疼痛灾难化水平与术后的生活质量、步态速度、WOMAC 等功能状态均有关,且疼痛灾难化评分越高的患者,其健康功能状态越差,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灾难化评分较高的患者,其健康功能状态的改善幅度也较小。
Hayashi等纳入了至少经历6 个月疼痛的70 例严重髋骨关节炎患者,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发现疼痛灾难化与患侧髋关节屈曲和步态速度以及生活质量独立相关,且对生活质量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再者,Wertli等进行了一项关于疼痛灾难化对慢性腰痛患者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对筛选出的19 篇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腰痛患者中,疼痛灾难化均与患者的残疾程度有关,且与疼痛灾难化评分较低的患者相比,疼痛灾难化评分越高的患者预后越差。同样,在年轻的慢性疼痛患者人群中,疼痛灾难化亦与身体残疾有关。
此外,Vervoort 等在学龄儿童人群中也进行了相关探索,其同时进行了两项横断面研究,一项在193 名学校儿童样本中开展,另一项在43 例反复经历慢性疼痛的儿童样本中开展,结果显示疼痛灾难化显著性地解释了两组之间身体残疾和躯体活动的差异,且学龄儿童的疼痛灾难化与功能残疾呈正相关,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疼痛灾难化能够恶化患者的功能状态,而功能状态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医护人员需加强对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灾难化的重视,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及时有效评估,并尽早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
2.2 对疼痛强度的影响
疼痛灾难化在慢性疼痛体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显著促进了疼痛强度的变化,且与各种慢性疼痛强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包括背痛、关节炎和其他退行性疾病、纤维肌痛、膝痛、盆腔疼痛和前列腺炎等。此外,根据Lewis等进行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疼痛灾难化也是持续
Fu 等调查了252 例髋骨关节炎患者,对其进行了90 d 的随访,且每10 天进行1 次问卷调查,并且在髋关节疼痛加剧时,再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疼痛灾难化评分(增加1 分)与髋部疼痛加重(优势比:1.07,95%CI:1.04~1.11)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即更高水平的疼痛灾难化与更高的疼痛恶化风险有关。Edwards 等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中,疼痛灾难化是导致夜间疼痛加剧的特定且独立的预测因素。
Gandhi等收集了200 例髋骨关节炎和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相关统计学数据,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疼痛灾难化是疼痛评分的显著预测因子,且疼痛灾难化与疼痛强度呈强相关(r=0.61,P<0.01),与Keefe 等进行的两项研究结果类似。虽然疼痛灾难化与疼痛强度相关,但尚不清楚疼痛灾难化与疼痛强度之间的因果关系。
Kjogx 等对疼痛灾难化与疼痛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其纳入了22 例慢性
2.3 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在保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中,物理方法已被安全地用于缓解疼痛和减少身体残疾,但其疗效因人而异,其中疼痛灾难化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之一。Uckun 等对89 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在基线时及治疗后2、6 周分别收集了疼痛灾难化评分、疼痛评分、骨关节炎指数,并通过疼痛评分和骨关节指数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假设高水平的疼痛灾难化和抑郁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但基线时较高的疼痛灾难化评分是膝骨关节炎患者对物理治疗反应较差的唯一预测因素。
同样,在一项涉及42 名物理治疗师的研究中,297 例患有各种肌肉骨骼疾病的慢性疼痛患者在入组接受6 个月的物理干预后,结果显示基线时疼痛灾难化评分较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差。且Jensen 等发现疼痛灾难化的改善与综合疼痛康复计划的良好效果有关,且疼痛灾难化的改善是比疼痛严重程度更为重要的预后预测因素。
与Wertli等、Scott等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医护人员为患者制订康复计划时,需考虑到疼痛灾难化对康复计划效果的影响,并积极应对处理疼痛灾难化,以提高康复计划的效果,促进患者疾病的痊愈。
2.4 对配偶的影响
疼痛灾难化不仅能够预测慢性疼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更大的痛苦和更差的身体机能,其对亲密的社会伙伴(如配偶)也具有一定的影响。Martire等对144 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及其配偶完成了基线访谈和22 d 的日记评估,结果表明,在患者早晨报告疼痛灾难化水平更高的日子里,配偶全天遭受了更多的负面影响,此外,来自配偶的更高程度的惩罚性反应预示着次日早晨更高水平的疼痛灾难化,而与患者的疼痛强度无关,即患者晨痛的疼痛灾难化间接影响了配偶的负面情绪和惩罚反应,并又导致了患者更高水平的疼痛灾难化。
这项研究揭示了配偶负面反应(即忽视、表现沮丧和恼怒)在疼痛灾难化的周期性过程中的中心作用。相比之下,Burns等对慢性下腰痛患者及其配偶的研究发现,在患者疼痛灾难化加剧的几个小时内,配偶的反应并没有反过来导致患者更高水平的疼痛灾难化。导致两项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的疾患者群或不同的收集资料时间。综上所述,对于慢性疼痛患者的配偶,医护人员应对相应的认知—行为干预措施进行探索和制定,以改善配偶在疼痛灾难化中的作用。
3. 干预措施
Schütze 等系统综述结果显示,
Trompetter等对基于互联网的接受—承诺疗法进行了探索,参与接受—承诺疗法的患者在抑郁、疼痛强度、疼痛灾难化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改善。此外,针对疼痛灾难化的干预还包括如锻炼、催眠、针刺疗法、药物治疗及多式联运疗法等一系列措施,但呈现的干预效果具有争议性,仍需进一步探索。
4. 小结与展望
疼痛灾难化是慢性疼痛患者特有的心理因素。大量研究表明,疼痛灾难化是不良疼痛和健康结局的重要风险标志。高水平的疼痛灾难化与残疾、疼痛强度、抑郁、焦虑、
来源:李若祎,韩欢.疼痛灾难化对慢性疼痛患者不良健康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24,31(07):194-198.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