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尿路感染性结石是由产脲酶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上尿路结石,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消除结石和病原微生物、保护肾功能和减少复发。为规范上尿路感染性结石的诊疗,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感染与炎症学组、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结石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激光学组共同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南,结合国内外相关疾病诊治的临床经验,编写了本共识。医脉通整理其中诊断及治疗要点如下,以飨读者。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的诊断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确诊依靠结石成分分析。
术前和术中有一些临床征象应高度怀疑为感染性结石。
术前:
术中:结石灰白质脆,易粉碎,钬激光粉碎时手术野产生大量的灰白漂浮物。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的治疗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的治疗目标是完全、彻底的清除结石,术后采用一系列治疗和预防措施减少复发,包括饮食控制、尿液酸化、脲酶抑制剂以及抗菌药物治疗等。
1.外科清除结石
外科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完全清除结石,方法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SWL)、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输尿管镜碎石术(URS)和
图1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常用外科治疗方法
2.非手术治疗
2.1 饮食疗法
2.2 酸化尿液
感染性结石的形成高度依赖于尿液的pH值,尿液pH值保持在6.2以下有利于溶解残石和预防新结石形成。可口服
2.3 脲酶抑制剂治疗
脲酶在感染性结石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脲酶抑制剂能够抑制
2.4 经皮溶石治疗
该疗法最早可追溯到1924年,技术上需对伴有结石的肾脏进行肾脏穿刺造瘘并且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或者双造瘘管,确保引流通畅,持续灌注溶石液。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指南提出,溶石治疗仅仅可作为感染性结石治疗的选择之一,在国内尚无病例报道。在内镜手术技术较为成熟的今天,溶石治疗仅可作为内镜碎石手术的辅助治疗方法,而且需严格控制适应证避免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2.5 抗菌药物治疗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患者在进行外科干预前、中、后均应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外科干预前应进行抗菌药物的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细菌负荷、降低
3.残余结石的处理
残余结石的存在直接关系到术后患者持续性尿路感染的存在和结石的复发。对感染性结石术后有残留结石碎片者建议适当放宽二次手术取石的指征,同时行尿液酸化及脲酶抑制剂治疗,促进残石的溶解、排出,并预防感染性结石的复发。
随访和预防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复发率极高,且病情进展迅速,所以必须对患者反复强调定期随访和预防的重要性。
1.随访
1.1 随访目的
在于评估治疗效果、预防结石复发、监测病情变化和调整防治方案。
1.2 随访时间
根据治疗情况分为近期随访:治疗结束后1周、1个月、3个,此后改为每3个月随访1次,维持1年。远期随访:治疗结束1年后每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特殊情况:据患者病情,随时调整随访计划。
1.3 随访内容见表1
1.4 随访可以通过电话随访、门诊随访、问卷调査、微信群、QQ群)APP、小程序等多种方式进行
表1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术后随访内容
2.预防
2.1 合理量化液体摄人
多饮水,可以增加
2.2 科学选择液体摄入
磷酸铵镁结石易在碱性尿液(pH值>7.2)环境中形成,因此,不宜饮用碱性饮料,以免造成尿液碱化。宜饮用青梅果汁、蔓越莓汁等酸性饮料,有助于尿液酸化,预防感染性结石复发。
2.3 维持健康膳食结构
膳食多样性是高质量膳食的关键要素,注意膳食平衡,适当增加水果、蔬菜的摄人,推荐合理的低糖高纤维饮食
2.4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参考文献
1.上尿路感染性结石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上尿路感染性结石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24;13(4):217-22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