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敏,范靖东,孙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
中国肾脏疾病网络(China kidney disease network,CK-NET)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存量约为1.3亿,其中280万尿毒症患者正在接受肾替代治疗。
在移植后长期管理过程中,针对受者高危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进行临床干预,有助于降低其心血管疾病相关不良临床结局。
1.肾移植术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
对于肾移植受者而言,除常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吸烟等外,术前心肌纤维化、
肾移植受者糖尿病患病率可达40%,高血压患病率可高达90%。实验研究发现,予小鼠
2.超声评估肾移植术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
超声具有无创、无放射性、价廉及可重复等优点,是临床监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首选影像学手段。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室大小、室壁厚度、瓣膜变化、血流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心肌应变等,可综合评估左心室结构和功能。
2.1
2DE可于不同切面动态观察心脏解剖结构和心肌、瓣膜运动情况,测量左心室内径及室壁厚度,评估LVMI、左心室容量及LVEF等,是监测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基础。左心室肥厚是尿毒症常见心脏改变,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LVMI为评估左心室肥厚的常用指标。
JHINGER等发现肾移植术后3个月及6个月左心室内径及容积均小于术前,且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LVMI呈递减、而LVEF呈递增趋势,表明移植术后患者左心室重构减轻、收缩功能改善。MASUDA 等评估左心室肥厚儿童肾移植术后相关参数变化,发现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左心室内径及左心室壁厚度无明显变化而LVMI 明显降低。PICKUP等纳入19篇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LVMI观察肾移植相关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其中16篇文献报道肾移植术后LVMI下降但变化幅度差异较大,3 篇认为术后LVMI变化不明显。
2.2 多普勒超声成像
利用脉冲多普勒测量舒张期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及舒张期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A)以计算E/A,以及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测定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并计算E/E'均可用于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
目前针对肾移植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趋势尚未完全达成共识。BORDA 等发现肾移植受者术后E/A较健康对照组减低;HAMIDI等认为肾移植术后1个月E/E'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提示左心室舒张功能恢复不佳。RAVERA 等报道,尿毒症组术前E/E'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肾移植术后组间E/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肾移植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有所恢复。
2.3 三维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3DE)
利用3DE可从多角度观察心脏立体结构及室壁活动等,免于二维超声心动图所受几何假设的影响,便于测量左心室容积及左心室质量、分析局部左心室功能,提供更为丰富的诊断信息。
KOVÁROVÁ 等分别应用2DE及3DE 对比观察血液透析组、肾移植术后1年以上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左心结构和功能,其中2DE 仅提示血液透析组LVMI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左心室内径、相对室壁厚度等指标3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3DE 显示,相比健康对照组,其余2组LVMI及血液透析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均升高,而肾移植术后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肾移植术后超过1年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明显改善但LVMI尚未恢复正常,仍有必要监测其左心结构和功能变化;3DE能比2DE更早发现左心结构变化,为临床及时干预提供依据。
EKMEKCI等以3DE对比观察血液透析超过3个月的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不足1年的肾移植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左心室结构与功能,发现相比健康对照组,尿毒症组收缩期不同步化指数明显升高,而肾移植组该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肾移植术后左心室收缩期同步性得到一定程度恢复。
2.4 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STE)
STE可通过实时追踪ROI内由超声-心肌组织相互作用产生的心肌斑点空间运动位置而获得纵向、环向及径向3个方向的心肌应变及应变率参数,其测值无角度依赖性,可客观定量评估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3D-STE技术则能于三维立体空间内追踪心肌斑点运动轨迹,自动分析心脏全容积图像,更真实地反映心肌运动和变形,从而更准确地评价左心室功能。
STE已广泛应用于评估肾移植术后左心功能;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为其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有效指标。BÁRCZI等发现肾移植受者GLS低于健康对照组,而组间LVEF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GLS可早期发现射血分数保留的左心室功能减低。
唐君仪等利用3D-STE 技术定量评价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左心室整体应变,发现GLS在肾移植术后7天、1个月及3个月期间呈上升趋势但均低于术前,可能与术后早期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较高致心肌组织进一步受损引起术后左心室功能暂时下降有关。
LASSEN 等应用2D-STE 评价肾移植术前与术后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发现以E/舒张早期应变率(e'strainrate,e'SR)的比值可早期发现肾移植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而常规多普勒指标E/E'术前与术后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2.5 超声心肌做功
既往研究证实STE具有负荷依赖性。肾移植术后患者尿量增加、水钠潴留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均发生变化,仅以STE评价其心脏功能具有一定局限性。超声心肌做功技术在2D-STE基础上结合左心室后负荷(血压)构建无创左心室压力-应变环,可克服负荷依赖性,更准确地定量评估左心室局部和整体心肌功能,已用于评估多种心脏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
RUSSELL 等分别以无创与有创方法评估犬左束支传导阻滞模型及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功耗比,发现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和相关性。超声心肌做功技术用于评价左心室功能的指标主要包括整体有用功(global constructive work,GCW)、整体无用功(global wasted work,GWW)、整体做功指数(global work index,GWI)及整体做功效率(global work efficiency,GWE)。
XIAO 等应用超声心肌做功技术观察儿童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左心室功能变化,发现术后GWI、GCW 及GWW 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尤其GCW 和GWI已恢复至与健康对照组同等水平,而左心室GLS无明显变化,认为心肌做功在评价儿童肾移植术后左心室功能恢复方面优于GLS;提示对于肾移植术后心肌做功改善不明显者应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以减少严重不可逆转心肌损伤。
李庆等以超声心肌做功技术评价肾移植术后左心室功能,发现相比健康对照组,移植组GLS、GWE 较低而GWW 较高,但LVE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GWE<95.5% 预测左心室心肌受损的敏感度为82.9%、特异度为89.6%,即诊断效能较好;超声心肌做功参数能客观反映左心室心肌受损程度,是评价肾移植术后左心室功能的灵敏且可靠的定量指标。
3.小结
肾移植术后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移植物失功及受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且准确评估术后左心室结构与功能损伤至关重要。超声心动图能便捷、有效地监测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综合应用3DE、STE 及心肌做功等新技术可早期识别肾移植术后亚临床心功能不全,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来源:李敏,范靖东,孙阳.超声心动图用于监测肾移植术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4,40(01):130-133.DOI:10.13929/j.issn.1003-3289.2024.01.02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