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及评估
推荐意见1:CD 的诊断缺乏金标准,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BPS)
推荐意见2:
推荐意见3:结肠镜应作为常规检查方法用于CD 诊断、疗效评估及疾病监测。建议检查时尽量进入回肠末段,疑诊患者应进行多肠段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证据等级:2,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4:CD 拟诊患者应常规行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明确炎症有无累及上消化道。(证据等级:2,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5:
推荐意见6:小肠CT成像/小肠MR成像(CTE/MRE)/小肠胶囊内镜检查怀疑而
推荐意见7:建议拟诊或新诊断的CD 患者行MRE 或CTE 检查,以评估病变范围及并发症。MRE 与CTE 对CD小肠病变的诊断准确度相似。(证据等级:1,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8:肛周磁共振检查是CD 肛瘘诊断的首选方法,应作为疑诊CD 及合并肛周病变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肛周超声检查可作为肛周磁共振检查的替代选择。(证据等级:2,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9:肠道超声可用于CD 患者的疾病监测。(证据等级:2,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10:诊断CD 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炎症或损伤,如
推荐意见11:完整的CD 诊断应包括疾病分型、疾病活动程度及并发症。(证据等级:1,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2:确诊CD 后需进行高危因素评估,CD 进展的高危因素包括发病年龄小、吸烟、肠道受累范围广、穿透性或狭窄性疾病表型、肛周病变。(证据等级:2,推荐强度:强)
治疗
推荐意见13:CD 患者治疗原则是诱导疾病缓解、维持缓解;近期目标为临床症状缓解、血清/粪便炎性指标正常;远期目标为临床症状缓解、血清/粪便炎性指标正常、内镜下黏膜愈合。(证据等级:2,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14: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早期、积极使用生物制剂或
推荐意见15:轻度活动期CD 可考虑使用局部或系统性糖皮质激素进行诱导缓解。(证据等级:2,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6:对于伴有高危因素或传统药物治疗失败的轻度活动期CD,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进行诱导缓解治疗。(证据等级:2,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7:推荐系统性糖皮质激素用于中重度活动期CD 的诱导缓解。(证据等级:1,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8:推荐抗TNF 单抗用于中重度活动期CD 的诱导缓解。(证据等级:2,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8a:IFX 用于CD 诱导缓解治疗,如无制衡因素,建议联合使用
推荐意见18b:当ADA 作为二线生物制剂用于CD 诱导缓解时,可考虑联用硫唑嘌呤或甲氨蝶呤。(证据等级:4,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19:
推荐意见20:推荐
推荐意见21:选择性JAK 抑制剂可用于抗TNF 治疗失败的中重度活动期CD 患者的诱导缓解。(证据等级:2,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22:全肠内营养有助于活动期CD 患者的诱导缓解。(证据等级:1,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23:合并感染或存在肛周复杂瘘管的CD 患者推荐使用抗生素。(证据等级:1,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24:糖皮质激素不应用于CD 的维持治疗。(证据等级:1,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25:硫嘌呤类药物及甲氨蝶呤可用于CD 的维持治疗(证据等级:1,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26:使用生物制剂诱导缓解的CD 患者,建议继续使用同种生物制剂维持治疗。(证据等级:2,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27:使用选择性JAK 抑制剂诱导缓解的CD 患者,建议继续使用同种药物维持治疗。(证据等级:2,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28:对于长度小于5 cm 的肠道狭窄CD 患者,可考虑使用内镜下球囊扩张或内镜下狭窄切开术。(证据等级:3,推荐强度:弱)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