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朝晖,李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妇科
子宫颈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子宫颈及其他非感染因素(机械、化学或物理刺激等)导致的子宫颈感染,属于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根据病原学及病理学不同,主要涵盖两大类,一大类是子
1 子宫颈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流行趋势
子宫颈炎是常见的妇科炎性疾病,好发于20~40岁的育龄期女性。在子宫颈炎病原体中,沙眼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感染约占30%~50%,性行为是子宫颈炎的主要危险因素[3]。早在20世纪80年代前,国内外学者将子宫颈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子宫颈炎多由急性子宫颈炎治疗不彻底后转变而来,按照临床表现将其分为子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子宫颈腺囊肿、子宫颈息肉、子宫颈肥大几种类型[4]。随着对子宫颈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发现正常子宫颈组织中也有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认识到以急性和慢性来区分子宫颈炎有欠缺之处。由于大多数子宫颈分泌物表现为黏液脓性,随后在1984年,Brunham 等[5]提出“黏液脓性子宫颈炎(mucopurulent cervicitis)”这一概念,取消了延续几十年的按急性和慢性来对子宫颈炎进行命名与分类的方式,该概念的提出可以说是人们对子宫颈炎性疾病认识的一个里程碑。2006年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发布的性传播感染指南将“黏液脓性子宫颈炎”更名为“子宫颈炎(cervicitis)”,沿用至今,但目前仍缺乏统一的定义。不同人群中子宫颈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大不相同,有研究报道,子宫颈炎在我国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5%[6-7],在妇产科门诊就诊人群中发病率为15%~40%[8],而在性传播感染的患病人群中发病率可高达30%~45%[9]。HPV的易感人群同样为性活跃女性。我国20岁及以上普通女性人群的子宫颈HPV 总感染率为15.0%,子宫颈细胞学正常、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浸润癌人群中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15.6%、69.8%、86.0%和88.7%[10]。
2 容易被忽视的子宫颈感染性疾病
由于子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比阴道及子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薄,更易被病原体侵袭,且感染往往发生于子宫颈管内,故此处的炎症往往不易被发现[11]。子宫颈感染性疾病发病隐匿,症状不显著,常因分泌物增多而被误认为阴道炎,而恶劣的阴道感染微环境常累及子宫颈。因此,子宫颈感染性疾病常被人们忽视。与阴道炎相比,子宫颈感染性疾病更多见的是性传播病原体。性传播感染具有隐蔽性强、难治愈且反复发作等特点,性伴感染风险高,且可能反复感染,现阶段也尚无有效的疫苗来预防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感染,导致国家医疗资源的浪费,加重患者经济负担[12]。
3 子宫颈感染性疾病对生殖健康影响严重
由于70%~80%的子宫颈感染性疾病患者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及经间期出血(如性交后出血),故易被人们所忽视。隐匿性病原体及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如未及时诊治,部分病原体可从下生殖道上行感染至上生殖道,感染子宫颈上皮,通过子宫颈管和子宫腔,进入输卵管及盆腔,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等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HPV感染会引起子宫颈炎性改变,而是引起其他组织学改变,如生殖器疣、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癌,但子宫颈炎相关病原体可能是子宫颈癌的潜在病因,下生殖道感染的人群为HPV感染的高发群体[22]。子宫颈沙眼衣原体和高危型HPV的共同感染被认为是子宫颈癌发生的最重要风险因素。已有研究证实,大多数子宫颈癌病例中能同时检测出HPV及沙眼衣原体DNA[23]。一方面,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炎症微环境微生态如阴道内正常定植菌
4 高度重视子宫颈感染性疾病,积极开展三级预防
由于广大育龄妇女对子宫颈感染性疾病的认识不足,且子宫颈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可能与缺乏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相关,未能引起受检者注意。寻求医疗保健服务比例较低,致相互交叉感染增多,无症状患者成为了重要的传染源,故子宫颈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十分困难[8]。积极有效地开展三级预防,降低子宫颈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促进妇女身心健康,有效控制性传播感染在全国范围的蔓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级预防即初级预防或病因预防。防止无保护性交是减少感染机会和降低子宫颈感染性疾病发病率的关键所在。建立起多部门参与的宣传教育、卫生保健以及咨询服务相结合的防治体系,应用视听教育手段,通过健康教育及社区服务,提供咨询指导,发放宣传资料,利用电视、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生殖健康知识,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防治子宫颈感染性疾病发生的相关知识,尤其性卫生知识,使广大女性朋友及其性伴充分认识到不正当的性接触可能带来的危害,提高她们的卫生保健意识和水平。
二级预防即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治疗,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识别子宫颈感染性疾病高危人群,迅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是二级预防的主要环节。发生“高危行为”(如发生无保护性交或与高危人群发生性行为之后),尽快到正规医疗卫生机构接受规范的检查,出现症状后及时接受充分、有效且规范治疗,对降低子宫颈感染性疾病甚至性传播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子宫颈感染性疾病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如子宫颈炎引起的盆腔炎、异位妊娠、不孕症等严重并发症及HPV感染导致的子宫颈病变、子宫颈癌等,都是子宫颈感染性疾病三级预防的内容,对已患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严密随访,防止病情恶化,减少子宫颈感染性疾病所造成的损伤及并发症。
5 结语
子宫颈感染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卫生和经济负担。一方面,由于临床中大部分子宫颈感染性疾病患者无症状,人们对子宫颈感染性疾病的认识仍有不足,子宫颈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有相当一部分不规范;另一方面,目前还存在对“子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子宫颈肥大”等过度诊断及治疗情况,既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又给患者增加了心理及经济负担。因此,子宫颈感染性疾病已在我国引起重视。树立正确观念,加强医务人员对子宫颈感染性疾病诊治规范培训,对高风险人群能够进行科普宣教,早发现、早治疗,规范化应用覆盖相关病原体的抗菌药物治疗子宫颈感染性疾病,不仅可以阻止盆腔炎及不孕等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而且能进一步控制性传播感染及 HIV 感染的传播。
参考文献略。
来源:刘朝晖,李婷.重视子宫颈感染性疾病对生殖健康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4,40(7):673-67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