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来袭!如何保护皮肤免受五种常见问题的困扰?
2023-08-02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7月29日以来,华北、黄淮等地遭受极端降雨,导致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1。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可造成多种疾病的爆发流行,其中包括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和各种皮肤病。皮肤长时间被污水浸泡,可能引起浸渍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等等。那么,对于这些与洪灾相关的常见皮肤病,应该如何治疗与防范呢?


一、浸渍性皮炎


遭遇特大暴雨或洪涝灾害时,皮肤长期浸泡在水中,大量水分渗入表皮,角质层就会失去其屏障保护作用,出现“烂脚丫”、“洪水脚”或“水泡脚”。


【表现】浸水时间短,皮肤表现为肿胀、浸渍发白、起皱;浸水时间长,则会出现表皮剥脱,糜烂渗液,在掌角质较厚的部位,还会出现似蜂窝状点状剥蚀。感染严重时,还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少数抵抗力差的人会发展成败血症2,3


【治疗】浅表性皮肤创伤可用炉甘石粉或5%的明矾炉甘石粉涂擦,也可用10%~15%的明矾溶液或3%~5%的食盐溶液泡脚。感染严重时,应用抗菌药物。


【预防】下水劳动时,在可能的情况下,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要下水。如劳动的地方水不过膝,要设法穿长统靴。另外,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还要防止吸血昆虫叮咬3


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洪水中夹杂着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的物质,当接触洪水后,可能会诱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表现】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症状的发生时间取决于刺激物的浓度和暴露时长,从数分钟到数天不等。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多见于四肢,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其上有丘疹或丘疱疹,常自觉瘙痒或灼痛4


【治疗】首先应脱离刺激物,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刺激物或毒性物质应及早用生理盐水或淡肥皂水冲洗,保持暴露区域的皮肤干燥,以防止继发性皮肤病。如红肿明显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可用硼酸溶液冷湿敷,渗出较少时可外用氧化锌油,无渗液时可用糖皮质激素霜剂。视病情轻重可内服抗组胺药,泼尼松内服一般用于重度、泛发的炎性反应4,5


【预防】在洪灾灾区长时间接触沙泥污水可导致四肢的刺激性皮炎,灾区环境中的其他污物同样可能是致敏原。减少或避免与致敏原的直接接触是预防接触性皮炎的基本方法。


三、虫咬皮炎


洪灾过后,蚊虫易在短时间内大量滋生,叮咬皮肤可引起虫咬皮炎。


【表现】虫咬皮炎常发生在四肢等暴露部位,皮疹表现为红色小丘疹,严重者出现水肿性红斑、水疱、大疱,常伴剧烈瘙痒2


【治疗】皮炎症状较轻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内服抗组胺药物;皮损广泛,过敏症状严重者可短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激素5。


【预防】房屋内积水及垃圾应尽快清除,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卫生,如有条件还可使用蚊香、蚊帐等进行防护。


四、真菌性皮肤病


夏季本是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高发季节,洪灾后气温更高,空气湿度大,更利于微生物繁殖,很容易发生手足癣、体股癣等真菌性皮肤病。


【表现】可表现为手足指缝间糜烂,腹股沟内侧红斑、脱屑伴瘙痒。


【治疗】以抗真菌药为主,常用的外用抗真菌药有咪唑类(如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和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如疗效欠佳、受累面积较大或免疫功能低下,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治疗,如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6


【预防】保持皮肤干燥清洁,穿透气性好的鞋袜、棉质衣物,避免和他人混用衣物、毛巾、鞋袜等。


五、皮肤创伤


皮肤创伤通常发生在洪灾后的恢复期,其发生率取决于洪灾的严重程度以及暴露时长。


【表现】皮肤创伤常发生于手足部位,可表现为割伤、撕裂伤、穿刺伤和穿透伤,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开放性伤口可能会继发细菌感染4


【治疗】以清洁创口为前提,并明确创伤类型。对于刺伤、穿透伤等可能引起深部组织或神经损伤的创伤,应对深部伤口进行探查;对于金属类引起的创伤,应首先预防性接种破伤风抗毒素。此外,对创口进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依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类型的抗生素及其剂量7


防洪救灾疏导是当务之急,但洪涝灾害之后的防治同样重要。对于皮肤问题,避免外伤、避免污物接触、保持皮肤干燥、积极灭虫是通用的预防原则。目前,北京、河北等地仍有强降雨,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s://www.chinacdc.cn/jkzt/tfggwssj/zt/hz/

2. 洪涝灾害后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2(07):57-58.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救灾防病常识解答(防病与急救41问). https://www.chinacdc.cn/jkzt/tfggwssj/zt/tf/jbzs_1/201407/t20140722_99834.html

4. Tempark T, Lueangarun S, Chatproedprai S, et al. Flood-related skin diseases: a literature review[J]. Int J Dermatol. 2013 Oct;52(10):1168-76.

5. 张颂楠,毕新岭,顾军.洪灾环境下常见皮肤疾病的防治概述[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3(01):50-52.

6.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真菌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真菌亚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真菌学组.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2017修订版)[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7,12(6):321-324.

7. 王耀金,李永林,薛会朝等.洪水过后应预防皮肤病[J].家庭科技,2022(03):54-5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