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多汗症新观点:无需根据疾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 最新综述
2022-11-25
关键词: 多汗症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多汗症是一种以局部或全身出汗过度为特征的皮肤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见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多为腋窝、手脚等局部出汗;继发性见于帕金森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常为全身出汗。多汗症患者可能对症状感到尴尬和担忧,导致社会生活、亲密关系或职业受影响,严重的多汗症还可能增加精神病的罹患风险。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学者Mattias A. S. Henning等人回顾了原发性多汗症现有的非手术治疗,并基于此提出一种逐步治疗原发性多汗症患者的方法1。文章近期发表于Am J Clin Dermatol.(影响因子6.233)。


原发性多汗症现阶段治疗思路


目前,原发性多汗症治疗的临床证据较低,主要基于专家建议。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主要为外用铝盐(氯化铝最常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口服抗胆碱能药,以及物理治疗,如离子电渗疗法和微波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微创抽吸刮除术、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交感神经化学阻滞等。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治疗药物,如外用glycopyrronium tosylate、sofpironium bromide、奥布西宁凝胶和肉毒杆菌毒素脂质体乳膏,有望改善患者的治疗选择和预后。


关于治疗选择的具体建议,John R. McConaghy等学者在2018年提出的原发性多汗症管理建议如下:


1.应使用多汗症疾病严重程度量表(HDSS)评估原发性多汗症的严重程度,并预测患者的治疗应答(表1)。


表1 多汗症疾病严重程度量表(HDSS)2

1.png

注:评分标准分为1-4级,3-4级提示多汗症严重


2.对于大多数原发性多汗症患者,无论其严重程度和出汗部位如何,均应使用20%氯化铝作为一线治疗


3.离子电渗疗法可能是治疗原发性手足多汗症的一线或二线治疗方法。


4.皮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被认为是治疗腋窝、手足多汗症或头汗症的一线或二线治疗方法。


5.如果氯化铝外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和离子电渗疗法无效,建议口服抗胆碱能药。局部手术和胸腔镜交感神经切除术只能在外用和系统治疗失败后考虑。


其中,根据HDSS评分选择治疗的具体建议如下(表2):


表2 原发性多汗症的治疗建议

1669370733321050.png


原发性多汗症治疗新思路


Mattias A. S. Henning等学者就2018年的原发性多汗症管理建议的第1项建议提出质疑认为目前尚无评估HDSS质量的研究,根据HDSS选择治疗可能存在过度治疗的风险,因此,应谨慎采取此方法。为此,Mattias A. S. Henning学者提出,原发性多汗症可考虑采用统一的阶梯治疗方法,无需根据HDSS评估结果选择。


原发性多汗症分为三类,包括腋窝多汗症、手足多汗症、头汗症。与前述建议相同,三类患者均建议使用20%氯化铝作为一线治疗。若患者治疗应答不佳,后续选择稍有区别。建议腋窝多汗症患者注射A型肉毒毒素,并考虑添加口服抗胆碱能药;手足多汗症患者可使用离子电渗疗法;而头汗症患者可加用口服抗胆碱能药。具体如图1、2、3所示。


1669370553617214.png

图1 腋窝多汗症的治疗流程


1669370639482859.png

图2 手足多汗症的治疗流程


1669370666905558.png

图3 头汗症的治疗流程


总结


原发性多汗症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外用氯化铝、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口服抗胆碱能药以及离子电渗疗法,Mattias A. S. Henning学者就原发性多汗症的当前管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即无需根据HDSS结果选择治疗,此方法有待进一步验证。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型治疗药物,如外用glycopyrronium tosylate、sofpironium bromide、奥布西宁凝胶和肉毒杆菌毒素脂质体乳膏,有望改善患者的治疗选择和预后。


参考文献:

1. Henning MAS, Bouazzi D, Jemec GBE. Treatment of Hyperhidrosis: An Update. Am J Clin Dermatol. 2022 Sep;23(5):635-646. doi: 10.1007/s40257-022-00707-x. Epub 2022 Jul 1. PMID: 35773437.

2. 孙秋宁, 房柔妤, 陈典. 多汗症及腋臭的肉毒素注射治疗专家共识[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 16(01):90-9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