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童颖教授授权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肝脏多发病变是指肝脏内存在多发的病灶,
病例资料
患者女,48岁,因意外滑倒行
实验室检查结果示:
图1
应该如何诊断?
分析诊断
MR成像显示多发性肝实质病变,主要表现为高血管化。首先怀疑为多灶性
经多学科团队讨论一致认为,单独使用影像学检查鉴别上述疾病有难度,需要进行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呈条索状排列的良性肝细胞,首先排除HCC和转移性肝癌。此外,还观察到中度脂肪变性和大叶性炎症(图2)。
图2
患者最终诊断为肝腺瘤病。
概述:肝腺瘤病
1985年Flejou等首先提出肝腺瘤病的概念,将其定义为肝脏内存在10个及以上的腺瘤结节。肝腺瘤病的已知风险因素包括外源性
肝腺瘤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增强MR成像。对于影像学不能明确诊断或影像学疑似诊断需进一步明确诊断的病例,建议进行肝活检。根据活检病理结果,可将肝腺瘤病分为4种亚型:肝细胞核因子1-α灭活型、B联蛋白激活型、炎症型和无法归类型。根据影像学表现,肝腺瘤病可进一步分为巨块型和多发性小结节型。前者的出血风险较高,而对于无症状的多发性小结节型患者,发生恶变的风险较高。
目前对于肝腺瘤病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保守随访观察;②手术治疗;③经肝动脉栓塞术;④射频消融;⑤
童颖 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
• 医学博士,教授
•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异种移植学组委员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肝脏外科学组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 上海市医学会器官移植专科分会委员
• 上海市免疫学会移植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转移学组委员
• 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
• 主持完成课题多项,包括国家科技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参考文献:
1. Sha M, Tong Y, Cao J, “Malignant” liver lesions in an incidental but high-risk patient, Gastroenterology (2022), doi: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22.09.037.
2. 王黎明, 张扬, 朱峰. 肝腺瘤病一例报告[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29(05):426-427.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