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研究背景和目的
侵袭性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运用网络荟萃分析(NMA)、累积排序分析下的表面积(SUCRA)和随机多准则可接受性分析(SMAA)进行系统回顾。在PubMed和Scopus中进行检索,纳入评价口服抗真菌药(任何剂量或方案)对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治愈率、停药率和不良事件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
研究员总共分析了13项试验(n = 3632),并针对不同剂量和给药方案的抗真菌药建立了5项NMA:治疗的总体应答(临床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反应、疾病复发、因不良事件和肝功能异常而停止治疗(大多数报告的不良事件)(图1),治疗间的疗效结局无显著差异。但
图1 各试验的结局治疗比较网络图
注:直接可比的干预措施用一条线连接,线条的粗细与每次比较的试验次数成比例。AMB:常规两性霉素B;ANI:阿尼芬净;CAS:卡泊芬净;FLU:氟康唑;ISA:
图2 累积排序曲线分析(SUCRA)表面报告
注:数值范围从0%(即治疗与结局的相关性较小)至100%(即治疗与结局的相关性较大)。
结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更推荐棘白菌素类药物为侵袭性念珠菌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其优先顺序依次为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Rezafungin是一种正在开发的新棘白菌素类药物,是治疗的潜在选择,应在临床试验中进一步研究。唑类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作为产生耐药或超敏反应时的二线治疗药物,该证据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Domingos EL, Vilhena RO, Santos JMMF, et al.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ystemic antifungal agents for candidemia: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network meta-analysis and multicriteria acceptability analyses.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22 Aug;60(2):10661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