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发病率为3.2/1000。手术是尿道下裂的唯一治疗方法,其术式多样,但尚无一种术式可以治疗所有类型的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高发生率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研究背景
为提高尿道下裂的治疗水平,中国研究者开展了一项多中心的回顾性临床研究,以探讨尿道下裂术式的选择,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研究设计
这项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大陆15家儿童医疗中心接受治疗和随访的尿道下裂患儿的完整临床数据及随访资料,目的是分析不同类型的尿道下裂的术式选择及不同术式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用于描述单变量分析中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1011例患儿的数据,随访期26个月。尿道下裂的类型按照Barcat分型法分为远端型248例,中端型214例,近端型549例。常见术式中,分别有375例(37.1%)和336例(33.2%)患儿进行了带蒂横行包皮内板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Duckett)和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远端型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4%(15.8%-57.1%),中端型29.0%(22.7%-40.0%),近端型43.7%(30.2%-52.9%)。
图1 不同类型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及并发症分布情况
Duckett组375例患儿中,192例(51.2%)出现术后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包皮岛状皮瓣长度(OR=3.506,95%CI:2.258-5.442)是Duckett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
图2 Duckett手术术后并发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TIP组336例患儿中,84例(25%)出现术后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纵切后尿道板宽度(OR=0.836,95%CI:0.742-0.942)和龟头宽度(OR=0.851,95%CI:0.749-0.965)是TIP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P=0.012)。
图3 TIP手术术后并发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研究结论
尿道下裂的解剖学特征(龟头大小、尿道板宽度和尿道位置)会影响术式的选择。尿道板宽度和龟头宽度是TIP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皮岛状皮瓣的长度是Duckett手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Fang Y, Sun N, Song H, et al. A multicenter study on surgical procedure selection and risk factor analysi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TIP and Duckett hypospadias repair. BMC Urol. 2022 Aug 25;22(1):13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