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讨会(ASCO GU 2022)于当地时间2月17-19日在旧金山举行。在
背景
转移性非精原性睾丸肿瘤患者化疗后残留腹膜后肿瘤>1cm时,采用化疗后腹膜后淋巴结清扫(pcRPLND)治疗。pcRPLND的目标是切除活肿瘤(V)和畸胎瘤(T),其发生率分别约为10%和40%。然而,在组织病理学上,仅在50%的患者中发现瘢痕/坏死(N),对于这些患者,手术治疗是不必要的,会导致相关的过度治疗。到目前为止,术前无法明确区分组织学差别。最近,第一个生物标志物被描述为血清中的miR371a-3p,其对V具有高度特异性,但对T不具有高度特异性。因此,本研究目标是识别在pcRPLND切除细胞中V/T与N之间,特别是T与N之间差异表达的mRNAs和蛋白。
方法
研究共纳入48例患者,T/V/N每组16例。显微解剖T/V/N代表性区域,提取mRNA。最初,使用nCounter PanCancer Progression Panel(Nanostring)分析了770个基因。在各组比较中,分别鉴定出折叠变化<-2>2且p值<0.05的基因。随后,对同一样本进行定量蛋白质分析(蛋白质组学)。最后,通过免疫组化和H评分计算验证T与N之间表达水平差异最大和最显著的5种mRNAs的蛋白。
结果
通过Nanostring,我们识别出84种差异表达的mRNAs用于T与N的组比较,63种用于V与N的组比较,189种用于T与V的组比较。定量蛋白分析显示,T与N有25种差异表达的蛋白,V与N有254种差异表达的蛋白,T与V之间有134种差异表达的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种抗体在T与N、T与V比较时,H评分均明显升高。根据研究目的,我们发现AGR2和KRT19两种蛋白及其对应基因在定量蛋白分析和Nanostring mRNA分析中T与N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表达,并通过免疫组化成功验证。
结论
我们在临床相关的T组和N组的pcRPLND标本中发现了AGR2和KRT19两种蛋白及其对应基因表达显著差异。两者均通过免疫组化成功验证。此外,根据分析方法,还发现了进一步的组间差异(T与V/V与N)。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蛋白可以被放射性标记的配体(作为示踪剂)靶向标记,以便通过功能成像可靠地区分畸胎瘤患者和坏死患者。因此,可以安全地减少N类患者的pcRPLND过度治疗。
参考文献:
408 Rapid Abstract Session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RNA/proteins can distinguish viable germ cell tumors and teratomas from necrosis in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resections after chemotherapy (pcRPLND).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