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6日,日本肾脏病学会在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phrology上发布了2020年临床实践指南的英文版,本文根据其英文版编译。本篇病种为常
一、基本情况
ADPKD的特点是双侧肾囊肿进行性发病,通常伴有其他器官的病变。双侧囊肿的大小与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导致肾功能逐渐恶化。大约一半的ADPKD患者在60多岁时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
ADPKD为显性遗传,然而,新的基因突变也可使个体发展为ADPKD,即便患者父母双方都没有ADPKD。其致病基因为PKD 1和 PKD 2。大约80%的患者是由于PKD 1的突变产生的,15%则是由PKD 2突变产生的,剩余5%的患者则可能与其他基因突变相关。
二、诊断
总的来说,ADPKD患者的后代有50%的几率遗传该疾病,并且基因诊断对此病非常重要。然而,确诊ADPKD必须满足以下2点:
√患者的肾功能必须处于慢性肾脏病(CKD)分期及危险分层表的红色区域中(表1,来源于2012年KDIGO,CKD评估临床实践指南);
表1 CKD分期及危险分层表
备注:1.eGFR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单位ml/min/1.73㎡;
2.UACR为尿白蛋白肌酐比,单位mg/g。
√肾总体积≥750ml,并且年增长率≥5%。
ADPKD具体诊断手段如下:
1.鉴别
临床评估和影像学用于排除非遗传性多囊肾疾病,如多发性或单纯性肾囊肿或获得性肾囊肿和遗传性
2.影像学
超声检查是诊断ADPKD的标准影像学方法,肾总体积是评估疾病进展程度的主要指标,而CT或MRI仅推荐用于随访。由于造影剂可导致严重不良事件,应特别注意,使用前需进行风险/效益分析。ADPKD患者随访至少应每年1次,使用CT进行检测,并且监测患者的肾总体积。
3.基因检测
虽然ADPKD的突变基因已知,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则更依赖影像学检查,因此基因检测在临床实践中并不是必要检查。
4.青年与未成年患者的诊断
目前,对青年和未成年的ADPKD患者而言,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应该对可能为无症状ADPKD的人群进行影像学筛查。
5.临床症状
大多数患者在30岁或40岁之前都没有症状。最初的症状可能为腹部或下背部疼痛、外伤后(如运动造成的冲击)肉眼可见的
6.风险分层
肾总体积和根据升高调整后的肾总体积是ADPKD进展的最客观指征和标准生物标志物。其他风险有基因突变、年龄、体重、高血压和蛋白尿,并按照PROPKD评分系统(表2)进行评分。除此以外,Mayo危险分层法也可以对ADPKD患者进行风险分层。
表2 PROPKD评分系统
三、治疗与并发症管理
1.推荐ACEI和ARB用于ADPKD合并高血压患者,因为2种药物都可以延缓疾病进展为ESRD,并抑制蛋白尿(2C);
2.虽然,严格的降压治疗可使合并蛋白尿、左心室肥厚或总肾体积增加的ADPKD患者受益,但是不良反应,如头晕经常发生。因此,日本专家建议仅对年龄<50岁且eGFR>60ml/min/1.73㎡,且耐受性良好的ADPKD患者进行严格的血压控制(2B);
3.若医师发现,使用利尿剂的ADPKD成年患者,有证据或预计其疾病会快速进展,则应使用
4.虽然,没有证据表明针对
5.最新的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对治疗ADPKD的囊肿感染有效,可被视为一种治疗选择,但需谨慎选择,避免抗生素滥用(2C)。
6.囊肿感染
对保守治疗(静脉注射抗菌药)有耐药性的难治性囊肿感染需要引流治疗。对于复发性囊肿感染或大规模囊肿感染,建议引流在早期使用。
7.出血
大部分出血都可自行缓解,或通过卧床休息可消除症状。有报道称,在顽固性囊性出血中,静脉或口服
8.尿结石
20%-30%的ADPKD患者会发生尿结石,暂无证据表明ADPKD发生结石的机制。目前建议患者多喝水,或可降低ADPKD发生风险。
9.疼痛管理
首推
10.心血管疾病
二尖瓣脱垂和二尖瓣返流是ADPKD患者瓣膜心脏病(占日本ADPKD患者中的21%)的常见表现,因此建议对ADPKD患者进行
参考文献:
1. Nishio S, Tsuchiya K, Nakatani S, et al. A digest from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2020. Clin Exp Nephrol. 2021 Sep 26. doi: 10.1007/s10157-021-02097-6. Epub ahead of print.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