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凌教授专访:获批三期临床试验,口服胰岛素,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2021PUDF
2021-05-20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口服胰岛素

医脉通现场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口服胰岛素研发进展如何?距离临床还有多远?

 

2021年5月16日,第十七届“2021北大糖尿病论坛(PUDF)”于北京会议中心火热召开。医脉通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蔡晓凌教授接受专访。蔡晓凌教授就“口服胰岛素研发进展”进行了精彩分享。

 

专家介绍


1621487611799389.jpg 

蔡晓凌教授


1621487629771324.jpg

蔡晓凌教授接受医脉通专访

 

蔡晓凌教授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学组委员,中华女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

 

医脉通:蔡教授,请问相比于皮下注射剂型胰岛素,口服胰岛素的优势有?

 

蔡晓凌教授:皮下注射是胰岛素是目前主要的给药方式。这种给药方式虽然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较快、可灵活调整剂量的优势,但也存在机制及给药方式方面的不足。

 

口服胰岛素的优势之一是可以生理性模拟胰岛素的体内过程,其中涉及到肝脏的首过效应和门静脉以及体循环的胰岛素梯度。相比之下,皮下注射给药不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肝脏胰岛素水平也显著低于生理水平,肝脏胰岛素化不充分,会影响肝糖代谢,增加血糖波动风险、加重胰岛素抵抗。此外,皮下注射时外周胰岛素水平升高可导致门脉/外周胰岛素梯度消失,从而导致外周高胰岛素血症,进而带来低血糖、体重增加、微血管并发症、其他不良代谢效应等多种危害。

 

其次,相比皮下注射可引起疼痛、不适、感染、脂肪营养不良或脂肪增生等多种注射相关不良反应,口服给药在提高患者依从性方面也占有明显优势。

 

医脉通:临床应用皮下给药胰岛素已有百年历史,但至今尚未有口服胰岛素应用于临床,请问口服胰岛素在研发过程中面临哪些难题?

 

蔡晓凌教授:口服胰岛素于1922年开始研发,和注射剂型胰岛素相似,距今已经有近一百年的时间,目前仍没有成熟产品应用于临床,可见研发难度之大。难点主要集中于体内物理、化学及酶作用三大屏障影响了药物的吸收及稳定性,使其难以充分发挥治疗作用。

 

➤物理屏障:肠上皮结构及功能对胰岛素吸收有阻碍作用,会抑制胰岛素的渗透/吸收;

➤化学屏障:pH等内环境可影响胰岛素结构的稳定性及作用;

➤酶作用屏障:蛋白酶可降解胰岛素,导致其生物利用度低。

 

1621487681809808.jpg

(来源:蔡教授讲座PPT)

 

不过,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积极探索克服口服胰岛素研发障碍的新策略,最终突破了多种障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621487703919505.jpg

(来源:蔡教授讲座PPT)

 

医脉通:当前口服胰岛素研究进展是怎样的?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多远?

 

蔡晓凌教授:当前,有多种口服胰岛素产品正处于研发进程中,部分产品的降糖疗效及安全性已得到初步临床验证。

 

例如,化学结构修饰的IN-105被发现可改善餐后血糖波动,抑制C肽水平,目前已经处于II期研究阶段。SOMA胶囊已在动物试验中被证实,具有与皮下注射胰岛素相当的降糖疗效。ORMD-0801 IIb临床研究成功到达主要终点,ORMD-0801显著降低夜间血糖水平且安全性良好,未见任何与药物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ORMD-0801开展III期临床研究。

 

1621487787640853.jpg

(来源:蔡教授讲座PPT)

 

鉴于口服胰岛素的III期临床试验刚刚启动,当下预测口服胰岛素何时进入临床还为时尚早,按既往经验推测,一切顺利的话,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