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儿童皮肤和黏膜病变的发生频率较高|研究速度
2019-12-27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原因。此外,肺炎支原体还可引起肺外疾病,包括黏膜表现。那么,儿童CAP患者肺炎支原体引起黏膜病变的频率和特点又如何呢?


苏黎世大学儿童医院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儿童CAP患者发生皮肤粘膜病变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来源的CAP患儿,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皮肤粘膜病变与全身炎症、发病率和长期后遗症风险增加相关。该研究结果于近期刊发在JAMA dermatology杂志上。


细菌性肺炎患儿可出现皮肤和黏膜疼痛性炎性病变,研究者应用一种改进的诊断方法,即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可在24小时内检测到专门针对肺炎支原体且只在感染时才会激活的特异性免疫细胞(B细胞)。


在该项前瞻性、纵向队列研究中,共纳入了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间在苏黎世大学儿童医院就诊的152名3-18岁儿童CAP患者。经分析显示,有1/3的儿童患者确认感染的原因为肺炎支原体。而在这些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病例中,皮肤和黏膜损伤占23%,其中有3名儿童发生了严重的黏膜病变。相比之下,只有3%的儿童是由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皮肤和黏膜损伤。


除呼吸道疾病外,肺炎支原体感染还常常引起皮肤黏膜损伤的原因尚不清楚。上述研究表明,感染肺炎支原体并伴有皮肤黏膜病变的儿童患者的免疫系统要比感染肺炎支原体仅引起呼吸道症状的儿童患者的免疫系统活跃得多。"这便引起了一个有趣的结论:引起皮肤粘膜损伤的可能不是肺炎支原体本身,而是对这种细菌有反应的免疫系统。”该项研究参与者Meyer Sauteur博士指出。


目前,研究小组正在研究是哪些细菌成分触发了这种独特的免疫反应,以及免疫反应主要针对哪些部位的皮肤和黏膜。既往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表面可能与体内各种组织结构非常相似,这便使得免疫系统由于无法区分细菌和人体组织结构而有可能攻击自身。


ELISpot血液检测可以详细调查血液中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做出准确诊断。该项研究对治疗管理有直接影响——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中,症状不仅可以通过抗生素治疗得到改善,还可以通过调节可能致病的免疫系统的药物得到改善。


参考来源:

1.Patrick M. Meyer Sauteur.et al.Frequency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Mucocutaneous Disease Due to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AMA Dermatology (2019). DOI: 10.1001/jamadermatol.2019.3602.

2.Skin and mucous membrane lesions as complication of pneumonia.medicalxpress.Decmber 19, 2019.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