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30 例临床分析
2018-11-21 来源: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作者:谢宜彤,郭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目     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早期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降低临床误诊率,并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以进一步降低复发率。


方     法


收集 30 例临床资料完整被诊断为 DFSP 的病例,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


结     果


30 例患者男女比例为 1:1,平 均年龄(40.97±18.8)岁。术前 80% 诊断为其他皮肤病。均有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典 型的梭形肿瘤细胞呈席纹状、车辐状排列。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CD34、vimentin 阳性率为 100%,SMA、S-100 蛋白阴性率为 100%。16 例行局部切除术,其中复发 10 例(62.5%); 14 例行扩大切除术,其中复发 2 例(14.3%)。

结     论


通过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可降低临床误诊率。同时强调规范手术治疗重要性,探索新的辅助治疗,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居多,少数可发生于儿童,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相关文献报道发病年龄 1 个月~ 88 岁。本病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国内有相关报道其病程为 2 个月~ 41 年,平均 8.1 年。本组病例的首发病程为 3 个月~ 40 年,平均(9.92±10.53)年。本病在起病阶段常表现为突出或不突出皮肤表面的硬性新生物,触诊坚韧,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其表层皮肤变薄、光滑,呈灰红、暗红或紫蓝色,也偶可表现为疤痕样斑或萎缩性红斑。肿瘤常表现为单发性结节,也可呈分叶状或串珠状分布,个别可出现多发性结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逐渐向皮肤深层浸润至真皮层,这导致一些多发结节的发生。触之质韧并与周围组织相黏连,包括皮下脂肪、筋膜、肌肉,甚至骨膜和骨。


来源:谢宜彤,郭伟,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30 例临床分析 [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7,10(2):88-9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