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的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于2018年4月在南京召开CSCO指南会,新发布了《CSCO
治疗前评估
CLL治疗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而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
①病史和体格检查:特别是淋巴结(包括咽淋巴环和肝脾大小);
②体能状态:ECOG和(或)疾病累积评分表(CIRS)评分;
③B症状:盗汗、
④
⑤血清生化检测,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LDH、β2-MG、免疫球蛋白、直接coombs试验;
⑥骨髓
⑦常规
⑧感染筛查:HBV、HCV、HIV、CMV、EBV检测;
⑨特殊情况下检测:免疫球蛋白定量;网织红细胞计数和
治疗前评估专家推荐
初治患者的治疗
专家推荐
[治疗方案注释]
苯丁酸氮芥 10mg/m2,d 1-7
利妥昔单抗 375mg/m2,第1周期;此后500 mg/m2,每28 d重复。
(2)
伊布替尼420mg,口服,每日1次。
(3)
苯达莫司汀90mg/m2,d 1-2
利妥昔单抗375mg/m2,d 0,第1周期;此后500mg/m2,每28 d重复。
(4)
利妥昔单抗375mg/m2,每周1次,连用4周,每28 d重复。
氟达拉滨25mg/m2,d 1-3
环磷酰胺250mg/m2,d 1-3
利妥昔单抗375mg/m2,d 0,第1周期;此后500mg/m2,每28 d重复。
(6)氟达拉滨+利妥昔单抗方案
氟达拉滨 25mg/m2,d 1-5
利妥昔单抗375mg/m2,每周1次,连用4周,每28d重复。
复发难治患者
专家推荐
来那度胺10mg/m2,d 9开始口服
利妥昔单抗375 mg/m2,每周1次,连用4周,第1周期;第3~12周期第1天给药每28 d重复。
CLL的治疗指征包括以下几项,只有具备以下至少1项时方可开始治疗:
①进行性骨髓衰竭的证据:表现为血红蛋白和(或)血小板进行性减少。
②巨脾(如左肋缘下>6cm)或进行性或有症状的脾肿大。
③巨块型淋巴结肿大(如最长直径>10cm)或进行性或有症状的淋巴结肿大。
④进行性淋巴细胞增多,如2个月内淋巴细胞增多>50%,或淋巴细胞倍增时间(LDT)<6个月。当初始淋巴细胞<30×109/L,不能单凭LDT作为治疗指征。
⑤淋巴细胞计数>200×109/L,或存在白细胞淤滞症状。
⑥
⑦至少存在下列一种疾病相关症状:a.在以前6个月内无明显原因的体重下降≥10%;严重疲乏(如ECOG体能状态≥2;不能进行常规活动);c.无感染证据,体温>38.0℃,≥2周;d.无感染证据,夜间盗汗>1个月。
⑧临床试验:符合所参加临床试验的入组条件。
不符合上述治疗指征的患者,每2~6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及体征、肝/脾/淋巴结肿大情况和血常规等。
CLL的一线治疗根据FISH结果[del(17p)和del(11q)]、年龄及身体状态进行分层治疗。患者体能状态和实际年龄均为重要的参考因素;治疗前评估患者的伴发疾病和身体适应性几位中医。体能状态良好的患者建议选择一线标准治疗,其他患者则使用减低剂量化疗或支持治疗。对于del(17p)或P53基因突变的患者,常规化疗方案疗效不佳,建议参加新药临床试验。若无临床试验,建议首选伊布替尼治疗。
对于临床上疑有转化的患者,应尽可能进行淋巴结切除活检明确诊断。组织学转化在病理学上分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可能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但并不延长总生存(OS)期,不推荐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目前仍是CLL的唯一治愈手段,但由于CLL主要为老年患者,仅少数适合移植,主要适应证为:①一线治疗难治或持续缓解<2~3年的复发患者或伴(del(17p)/TP53基因突变CLL患者;②Richter转化患者。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18.v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