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艳,刘文亚,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杨豫新,张志俊,郁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
人类布鲁菌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在国内以东北、内蒙古及西北农牧地区为主要疫区,流行于牧民、皮毛及肉食加工者、兽医等有病畜接触史者中,本病在流行区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可呈点状暴发流行。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牛和猪,家畜患本病后早期往往出现
病理组织学主要表现为渗出、增生、肉芽肿形成,上述病理改变可以反复交替发生,不能明确诊断布鲁杆菌病。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和
随着影像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在布鲁菌病诊断中亦有研究报道,本文收集近年发表的布鲁菌病影像学资料,从骨关节、泌尿生殖、神经、呼吸、循环及消化系统总结影像特点,以供参考。
1.骨关节系统
骨关节是布鲁菌病最常见的受累部位,40%以上的病例可发生骨关节损害,因部位不同表现为四肢关节炎、骶髂关节炎、耻骨联合炎、胸锁关节炎及脊柱炎等。尽管发病关节部位不同,但总体影像学表现相似。
1.1布鲁菌性脊柱炎
布鲁菌性脊柱炎可累及脊柱各部位,包括颈椎(7.7%)、胸椎(4.2%)、胸腰部椎体(9.8%)、腰椎(70.6%)及腰骶部椎体(7.7%),以腰椎最为多见,表现为椎体终板与椎间盘连接处的侵蚀性骨质破坏并反应性骨质硬化,韧带炎可引起关节韧带骨化及钙化。
1.1.1布鲁菌性脊柱炎的X线及CT特征
X线检查布鲁菌性脊柱炎表现为相邻椎体多灶性、虫蚀样骨质破坏,后期见骨质增生、硬化,呈鸟嘴状向外或邻近椎体缘伸展,形成骨桥,是亚急性、慢性肉芽肿直接侵犯所致。
1.1.2布鲁菌性脊柱炎的MRI特征
MRI对布鲁菌性脊柱炎早期病变敏感,呈长T1长T2信号,压脂像呈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变椎体均匀强化。数周后椎体边缘出现骨质缺损灶,随后骨质破坏与修复并存,导致椎体信号不均。椎间盘受累的MRI表现为压脂像信号不同程度增高,继续发展则间盘变薄,间隙变窄,并与椎体破坏区相连,最终形成椎旁脓肿,少数出现椎管内硬膜外脓肿,增强扫描后脓肿呈厚壁不规则强化,多不超过病变椎体长度,无明显向下方流注的直接征象,周围界限较清楚(可与椎体
1.1.3鉴别诊断
(1)椎体结核:①溶骨性骨质破坏,椎体可完全破坏消失,累及数个椎体;②椎间隙变窄或消失;③腰大肌冷性脓肿形成,向下方流注;其镜下结核结节中央常有干酪性坏死,含有结核杆菌,外周浸润淋巴细胞及少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2)非特异性化脓性脊柱炎:单个或多个椎体发病,病灶进展快,常有高热病史,骨质增生硬化明显;
(3)脊柱转移瘤:椎弓附件破坏显著,有肿瘤病史;
(4)椎体压缩性
1.2布鲁菌性脊柱外
布鲁菌性脊柱外骨关节炎分为急、慢性期病变,所致组织改变类似于布鲁菌性脊柱炎,但成人及儿童均以单侧关节受累多见,儿童还可表现为仅限于骨骺的急性
2.泌尿生殖系统
布鲁菌性睾丸附睾炎是男性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2%~10%,通常为单侧受累,也可累及前列腺,但肾脏受累少见。
2.1布鲁菌性睾丸附睾炎的影像学特征
布鲁菌性睾丸附睾炎超声表现为睾丸及附睾增大且回声非均匀性减低,部分见脓肿形成;MRI表现为睾丸肿大,阴囊内积液。如果诊断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可能发展为睾丸内脓肿或化脓性坏死,此时需与睾丸肿瘤坏死或睾丸结核进行鉴别。
2.2布鲁菌性
布鲁菌性前列腺炎可引起
2.3布鲁菌性肾炎影像学特征
布鲁菌性肾炎通常分为急、慢性间质性肾炎或血管球性肾炎。当布鲁杆菌累及肾脏形成脓肿时,CT检查可见多层强化的脓腔,边缘部分欠清晰,感染区部分见钙化,周边少数淋巴结肿大,非常罕见。布鲁菌性肾脓肿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可仅出现发热和牙龈疼痛,从而极易误诊,当发现病变后应注意与
3.神经系统
神经型布鲁菌病多继发于布鲁菌性脊柱炎、脉管炎及蛛网膜炎。羊种布鲁杆菌引起的病例约3%~5%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多发生于病程后期,脑膜脑炎和
CT表现为基底池变窄或消失,脊髓肿胀,
4.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布鲁菌病较罕见。肺部布鲁菌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吸入感染动物气溶胶,其并发症包括肺门及气管旁淋巴结肿大、间质性或支气管肺炎、
5.循环系统
布鲁菌感染发病,循环系统是最易受侵且受损较重的系统之一,易引起心内膜炎并导致瓣膜赘生物形成,赘生物脱落即形成栓子,约69%累及脑部,其中90%累及大脑中动脉;引起大血管炎可导致假性
5.1布鲁菌性心内膜炎的影像学特征
心脏超声可以准确地观察到心内膜及瓣膜上是否有赘生物,及其附着部位、形态、数量、大小、活动度及受累瓣膜有无狭窄、关闭不全、有无瓣膜脱垂、穿孔、腱索断裂、血管瘘等并发症;累及心包可见心包积液。
5.2布鲁菌病所致大动脉病变
多层螺旋CT可极早诊断相关并发症,如主动脉附壁血栓、假性动脉瘤及血管硬化等。进展期动脉瘤表现为壁不光整,厚薄不均,动脉周围合并
6.消化系统
50%以上的布鲁杆菌累及肝脏无典型特征或仅表现为肉芽肿性肝炎,少数发展为布鲁菌性肝脓肿,多在疾病慢性期。超声及CT对诊断布鲁菌性肝脓肿非常敏感,典型的布鲁菌性肝脓肿通常表现为成分混杂的、低回声或低密度的假肿瘤性病变,在病灶中心可见单个或多个钙化,钙化结节的存在对于诊断布鲁菌性肝脓肿具有重要意义;增强扫描后可见厚壁强化,可能提示布鲁菌病感染后宿主的炎症反应。布鲁菌性脾脓肿表现与肝脏病变类似。
综上所述,布鲁菌病累及系统较多,表现多样,与诸多疾病影像表现相似;布鲁菌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临床医师及影像工作者遇到上述类似影像表现时,均应考虑布鲁菌病的可能,结合流行病学史、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进行判断,以尽早正确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而实施有创性治疗,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来源:王艳,杨豫新,刘文亚,张志俊,郁甜.布鲁菌病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6(07):556-56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