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仅限于非商业应用。
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ESLD)发生发展中,感染可以诱发或加重 ESLD 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亦是 ESLD 发展过程中最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
终末期肝病(end stage of liver disease, ESLD)于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至今仍无严格定义。结合肝脏形态和功能,ESLD 指各种慢性肝脏损害所致的肝病晚期阶段,主要特征为肝脏功能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其范畴包括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期阶段,主要表现为肝功能严重受损和失代偿,包括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肝硬化急性失代偿(acute decompensation of liver cirrhosis, ADC)、慢性肝功能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 CLF)和
一、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的流行病学
ESLD合并感染的类型包括腹腔感染、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流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局部感染均可发展为血流感染。ESLD合并感染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 peritonitis,SBP)最多见,肺部感染次之。
ESLD合并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厌氧菌以及念珠菌等。腹腔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
因 ESLD患者经常使用抗菌药物,发生院内感染的耐药率相对较高,特别是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推荐意见:
1.1 建议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院内病原体监测体系,明确本医疗机构的优势病原株和耐药情况,指导经验性抗菌治疗药物的选择。
二、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的发病机制
ESLD 病理生理特点为肝脏功能明显减退、肝脏微循环障碍、肝脏局部以及全身性炎症反应、免疫麻痹及紊乱和肠道微生态失衡,这些均为感染的危险因素。全身炎症反应(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ompensated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CARS)和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mixed antagonist response syndrome,MARS)在 ESLD 合并感染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ESLD 相关的级联炎性细胞因子风暴,如白介素 6(interleukin,IL-6)、IL-10、IL-8、IL-1α、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纤维介素样蛋白2(Fibrinogen-like protein 2,Fgl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MCP-1)、干扰素 γ(interferon γ,IFNγ)促进了感染发生[15-18]。
推荐意见:
2.1 ESLD 患者 SIRS、CARS 和 MARS 的病理状态,有助于预判感染的发生。
三、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的临床表现
(一)终末期肝病合并腹腔感染
SBP是 ESLD合并感染最常见的腹腔感染类型。常起病隐匿,无症状或症状轻,最常见的症状是腹胀和
(二)终末期肝病合并呼吸道感染
患者起病可急可缓,呼吸道细菌感染以发热、
(三)终末期肝病合并胆道感染
胆道感染是 ESLD合并感染的另一类常见感染类型。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易漏诊,不易得到细菌学证实。患者多表现为中上腹或右上腹隐痛,或伴发热、恶心、呕吐、暧气、反酸及腹胀等症状。
(四)终末期肝病合并胃肠道感染
ESLD合并胃肠道感染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不一,而且致病病原体种类繁多,主要表现为
(五)终末期肝病合并泌尿道感染
ESLD 合并上尿路感染者常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可伴腰痛、肾区叩击痛、输尿管点压痛。下尿路感染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等尿路刺激症状。尿液性质常会有改变,如浑浊、有异味、肉眼
(六)终末期肝病合并血流感染(含导管相关性感染)
根据
表现。
(七)终末期肝病合并皮肤软组织等其他感染
ESLD 合并皮肤软组织感染发生不常见,以局部红肿、皮肤破损和压疮表现为主。 ESLD 合并颅内感染较为少见,有合并细菌性脑膜炎的报道,临床表现为发热、
ESLD 合并胫腓骨骨膜炎少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患处肿胀及压痛明显。
ESLD 合并
ESLD 合并眼内炎,临床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结膜充血,可出现
推荐意见:
3.1 ESLD合并各部位感染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须仔细问诊和体格检查,进行早期诊断。
四、ESLD 合并感染的诊断
1. 高危因素评估:免疫功能障碍、遗传易感因素、肠道细菌异位以及医源性因素。
2. 症状与体征:参照临床表现部分。
3.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染的诊断。
4.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X 线平片、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5. 病原微生物检测、培养与鉴定:分泌物、体液(胸水、腹水、关节液)、血液、骨髓或组织培养到病原体是确诊 ESLD 合并感染的依据。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对 ESLD 合并 SBP 具有确诊意义,但普通腹水培养阳性率低,建议抗菌药物使用前进行,使用血培养瓶增菌,同时送需氧及厌氧培养,接种腹水至少 10 ml。腹水量>10 ml,离心后可提高培养率。腹水培养阴性的中性粒细胞性腹水是 SBP 的一种变异形式。二代测序方法从组织、拭子、抽吸物中提取 DNA 进行分析,可筛查鉴别多种细菌,快速获取病原学诊断。G试验、GM试验以及IGRA/TB-SPOT等对相应的感染有一定的帮助。
推荐意见:
4.1 ESLD 合并感染的诊断需综合评估高危因素、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学检测做出诊断,及时送检各种组织、体液、血液等标本是诊断的重点。
来源: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8,11(4):241-25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